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快樂學習、勇於嘗試,創造你的第一 中國醫藥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始業式分別在台中水湳校本部及北港分部舉行

發稿時間:2025/09/03 17:52:0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3 17:52:07)2005新學期開學,校園再度熱鬧起來。中國醫藥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始業式9月1日下午分別在台中水湳校本部及北港分部舉行,洪明奇校長偕同即將接任的新任校長江安世院士與學術和行政主管一起祝賀大學新鮮人,歡迎同學加入中醫大的大家庭;洪校長與江校長不約而同的強調,中國醫藥大學在國內已是數一數二的大學,期許同學們在校期間快樂學習、勇於嘗試,創造你的第一!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分部新生始業式,特別替大一新生準備了一份心意滿滿的迎新禮-中草藥平安香囊及「遇見生命導師」這本好書。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分部新生始業式,特別替大一新生準備了一份心意滿滿的迎新禮-中草藥平安香囊及「遇見生命導師」這本好書。

洪明奇校長恭喜大一新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國醫藥大學這個充滿(LOVE)的大家庭。
洪明奇校長恭喜大一新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國醫藥大學這個充滿(LOVE)的大家庭。

江安世新任校長鼓勵同學還要學會:跨域思考、勇於嘗試、保持初心,找到自己的方向,活出價值,成為時代的領航者。
江安世新任校長鼓勵同學還要學會:跨域思考、勇於嘗試、保持初心,找到自己的方向,活出價值,成為時代的領航者。

在國內大學新生始業式,中國醫藥大學有新任與即將卸任兩位校長同時來歡迎新生,這也許是第一次;洪明奇校長首先恭喜大一新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國醫藥大學就讀,他代表全體教職員表達祝賀及歡迎之意,歡迎同學們加入中醫大這個充滿(LOVE)的大家庭,而且在國內已是數一數二的大學,期許各位同學在校求學與未來的人生,創造你的第一!

即將在9月4日接任校長的江安世院士很感謝洪校長,讓他能提前與大一同學見面,一起迎接人生的新旅程。江院士認為,大學是探索未知、發現真理、創造新知的起點。因此,他鼓勵同學們帶著好奇心去學習,帶著責任感去挑戰,帶著夢想去創造。

不僅如此,江安世校長鼓勵同學還要學會:跨域思考、勇於嘗試、保持初心,找到自己的方向,活出價值,成為時代的領航者。

在北港分部舉辦的新生始業式,特別替大一新生準備了一份心意滿滿的迎新禮-中草藥平安香囊及「遇見生命導師」這本好書,象徵祝福與傳承的儀式,楊賢惠主任介紹,平安香囊是北港分部同仁選用校內智慧藥園栽種的中草藥親手製作而成,蘊含著中草藥的清香與祝福,象徵身心平安、學業順利,百草護航,也傳承著本校深厚的文化精神。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吳錫金院長致詞歡迎並祝賀學弟妹,在「北港書院」生活學習享受讀大學「第一哩路」First Mile的美好時光;北港小鎮是風光明媚、人文薈萃的好地方,期待大一新鮮人能用心體會雲林北港獨特的在地力量,為自己的人生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年,絕對是你未來會懷念的一段日子。

中國醫藥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始業式於9月1日下午分別在台中水湳校本部及北港分部舉行,洪明奇校長偕同偕同即將接任的新任校長江安世院士、林正介副校長、薛博仁副校長、醫學院蔡崇豪院長、牙醫學院傅立志院長、醫學工程學院姚俊旭院長、健康照護學院曾雅玲院長、陳悅生主任秘書、林孟亮學務長、余永倫教務處長等教學和行政主管分別前往各學院向大一新生同學表達歡迎之意。

洪明奇校長致詞全文

祝賀並歡迎Congratulation and welcome;中國醫藥大學成立於1958年,在蔡長海董事長領航校院發展,2003年改制大學後,歷任校長有黃榮村、李文華、洪明奇、及新任的果蠅腦結構神經學專家江安世校長。

在《遠見雜誌》評比裡面,中國醫藥大學從2023年之後,在私立大學以及在醫學大學,一直名列第一,甚至被稱為所謂的雙冠王;2025年,本校辦學有五個指標評比第一名, 而且第一次被稱為「頂尖大學」,一般來講,在國內頂尖大學都是在講「台成清交」四所國立大學,2025年在《遠見雜誌》的評比裡面,他們把總評分累積一起,有五個大學被評比為頂尖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就是第一所私立大學被評比為頂尖大學。

2019年,我剛回來台灣的時候,在世界知名的大學排名,包括英國泰唔士(THE)以及美國U.S News 或者是上海交大的軟科大學排名,本校大概都在私校第二、第三名,在臺灣,就看哪一種排名,大概都在前幾名,這幾年,經過全校師生的努力以及董事會的支持,本校在2023年到2025年,在各種世界排名評比,本校都名列國內私校第一,全台第二,就是緊跟著臺灣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QS 的世界排名有不同的Criteria(標準),QS 世界排名是針對綜合性的大學,本校是以醫藥學大學起家,並不在QS 評比標準裡面,可是2025年,我們第一次進了QS世界的排名,也是勇奪全台私校第一。

我們都知道,其實排名並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個大學的成就,比如所培育出來的學生,它的教育以及研究的成果,有沒有對這個社會有真正的貢獻及影響;中國醫藥大學大概沒有世界名校的Luxury(豪華),比如說像美國的MIT、哈佛,大家都知道它是名校, 它的排名第幾,不是很Care(在乎),包括MD Anderson 癌症研究中心,在癌症的排名也不是很Care,因為它一直就是NO.1,所以就不是很Care。這些國際知名的排名機構,也各有其不同的倚重指標,未必適合所有的大學,不過他們的評比還是有一定的客觀價值!目前臺灣在世界上的學術地位,雖然我們知道排名不應該是一個唯一重要的index(指標),但是, 因為你要在世界上讓人家看得見,其他的國家還是會看排名,所以這個Issue(議題)在臺灣還存在。

假如有一天,在臺灣的大學或者是中國醫藥大學,世界上都清楚知道你做得非常好,就是Top university in the world(世界頂尖大學),那個時候,排名也許就不重要;還有一點,2022年,我們在撰寫教育部高教深耕特色研究中心的時候,有一個數據我嚇了一跳,那就是中國醫藥大學在排名上面,過去幾年一直在攀升,可是全國大部分排前幾名的大學,幾乎都是國立大學,在整個世界的排名都是急遽地往下滑,也就是說國際競爭不進則退;當時的確憂心忡忡!我們在世界排名下滑的時候,如果提出「排名不重要」的觀念,是否有幾分鴕鳥心態?當然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秀出來真正的impact(影響)是在什麼地方,這是整個國家應該要深思的一點;數據告訴我們,我們雖然在進步,可是其他的國家可能進步的比我們快,所以相對來講我們就往下滑。

今天各位同學所要進修的大學,在國內已是數一數二的大學,希望將來在江校長的領導及各位的努力下,中醫大可以進世界百大,成為一所國際一流的大學。在國內新生始業式,有新舊2位校長同時來歡迎新生,這也許是第一次,希望各位同學在校期間,也可以在各位人生、求學上,創造你的第一!再次歡迎各位同學加入中醫大的團隊。

江安世校長致詞:

各位新同學、在場的師長們,大家好!首先,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114學年度的新同學加入中國醫藥大學的大家庭!其實,我也算是「新生」之一-因為我將在9月4日正式接任第21任校長,比大家晚三天「入學」。很感謝洪校長,讓我能提前與大家見面,一起迎接人生的新旅程。

一、大學是改變的起點

大學,和我們前十二年的國民教育是不一樣的。在這裡,知識不再只是傳承,而是探索未知、發現真理、創造新知的起點。

大學,不只是上課、考試、拿學分;它更是一股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回顧歷史,每一次文明的躍升、每一次重大的突破,背後都有教育和科學的身影。今天,我們正站在一個嶄新的時代轉折點-大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時代。

未來會更複雜,挑戰更多,但同時,機會也無比巨大。我念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Curiosity-敬畏、好奇、觀察、分析,要向大自然學習。我研究水母、蚜蟲這些透明生物,最後發明了水性組織透明澄清技術,讓科學家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基因在全身細胞的表達。利用這項技術,我的團隊發現:學習的方式不同,腦中的神經網路就會改變,特定的神經元會啟動基因表達,製造新蛋白質,把記憶儲存在特定的神經網路裡。

各位,接下來我們要迎來的,是一個Problem Solving 的時代,真正解決問題的時代。人工智慧,將會加速大科學的進展。許多過去無法醫治的疾病,將逐步被治癒;人類的壽命,也將大幅延長。

而大學的使命,就是要成為知識與創新的起點,培養有勇氣、有能力迎接挑戰的人,引領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所以我想邀請大家:帶著好奇心去學習,帶著責任感去挑戰,帶著夢想去創造。因為你們就是未來的關鍵力量,你們的選擇,將決定未來世界的樣貌。

二、大科學與AI

什麼是「大科學」?它指的是當代的問題已經龐大到,不是一個人、一個領域就能解決。像是太空探索、精準醫療,乃至於人腦計畫,都必須依靠跨領域、跨國界的合作才能推動。至於AI人工智慧更是大家耳熟能詳。它正改變我們的日常,從醫療、教育到產業。

對一所醫學大學而言,AI不僅能協助醫師診斷影像、加速藥物研發,更能帶動智慧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應用。

未來,這些創新,都需要你們這一代,帶著使命感、批判思維與行動力,一同投入。

三、生命的奇蹟與改變的力量

各位同學,你知道嗎?教育,其實就是在優化我們的大腦!

想像一下,人類大腦大約有850億個神經元。雖然只佔身體重量的2%,卻消耗了全身20%的能量。正因如此,我們才能思考、學習,並記住生命中的每一刻。

更神奇的是,每一個神經元都像一座 永不停歇的小工廠,基因、mRNA、蛋白質日夜運作。大腦裡大約有10²¹ 個蛋白質分子,而其中高達 99% 會在短短兩個月內被更新。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每天都在「翻新」,不斷煥然一新。

不僅如此,你學到的、想到的、記住的一切,都在悄悄改變大腦的結構與功能。這就是所謂的 「可塑性」-大腦是一個可以被經驗持續雕塑的奇蹟器官。

而最令人驚嘆的是,只有長期記憶 需要在特定神經元裡合成新的蛋白質,才能真正改變神經網路的工作方式。這意味著,唯有專注與持續的投入,才能把知識轉化為一輩子都帶得走的能力。

所以我認為,大學四年最重要的事,不只是修課、拿學分,而是認識自己真正的興趣與特質,找到能讓自己快樂學習、勇於創造的方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這才是大腦能帶給我們最珍貴、也最持久的禮物。

四、給新生的挑戰與責任

同學們,進入大學之後,你們要的不只是把知識學好,還要學會:

跨域思考-讓醫學與工程連結,讓科學與人文對話;
勇於嘗試-把書本上的理論,轉化為行動,進而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保持初心-懷抱對知識的好奇心、對社會的關懷心,以及對未來的責任感。

五、勇敢去夢想,勇敢去實踐

同學們,當你們站在這片校園,請記住:你們學的不只是知識,更是一份使命-守護人類健康,推動社會進步,探索未知世界。大學四年,是人生最自由、最有潛力的黃金時光。請勇敢去做夢,也勇敢去實踐夢想。讓我們攜手,用科學與教育的力量,把社會推向更美好的未來。最後,祝福大家能在中國醫藥大學找到自己的方向,活出價值,成為時代的領航者。

中國醫藥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始業式9月1日下午分別在台中水湳校本部舉行。
中國醫藥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始業式9月1日下午分別在台中水湳校本部舉行。

中國醫藥大學新任與即將卸任兩位校長偕學術和行政主管一起來歡迎新生入學。
中國醫藥大學新任與即將卸任兩位校長偕學術和行政主管一起來歡迎新生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