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中華大學「海岸備援計畫」:AI助攻打造水患下的未來居住烏托邦

發稿時間:2025/09/05 10:34:1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5 10:34:17)

(左起)指導老師李志剛、學生翁逸軒與許振庭,共同發表畢業專題「海岸備援計畫」,以AI打造水患下的未來居住方案。
(左起)指導老師李志剛、學生翁逸軒與許振庭,共同發表畢業專題「海岸備援計畫」,以AI打造水患下的未來居住方案。

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今日,台灣西部沿海地區面臨水患威脅的可能性逐漸升高。中華大學建築系學生翁逸軒與許振庭,於2025年畢業專題中提出名為「海岸備援計畫」的創新設計構想,以AI為核心技術,整合龐大的地景參數與資料,預想災後重建的生活型態,展現出高度前瞻性與社會關懷。

翁逸軒表示:「AI不會取代人類,但會取代不會用AI的人。」這句話不僅道出AI工具的潛力,也反映出新世代設計師對科技的積極態度。

翁逸軒與許振庭運用AI工具進行地景資料分析與設計模擬,提升專題效率與準確度,展現科技融入建築教育的成果。
翁逸軒與許振庭運用AI工具進行地景資料分析與設計模擬,提升專題效率與準確度,展現科技融入建築教育的成果。

在資料分析階段,團隊運用多種建築參數軟體進行模擬,並發現AI工具在處理大量地景資料上展現出高效率與高準確性。他們花費近一年時間蒐集台灣西海岸空照圖與地景資訊,成功以AI建構出模擬未來的備援生活模型。

本專題由李志剛老師指導,聚焦於台灣西海岸如魚塭、漁港等地區未來可能面臨的水患問題。團隊不僅分析災害情境,更進一步思考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居住可能性,提出具烏托邦色彩的建築應對策略。

「海岸備援計畫」特別指出嘉義、高雄一帶的外傘頂沙洲為高風險區域,最有可能成為此系統的首波應用場域。團隊希望藉由此專題喚起社會對海岸地形變遷、水患風險及環境保育的重視。更重要的是,這套AI整合與模擬流程具高度可轉用性,未來可應用於海洋開發、地景分析等多元產業。

中華大學推動跨域AI教育,開設多門數位科技微學程,鼓勵學生跨科系選修,培養AI應用與創新能力。
中華大學推動跨域AI教育,開設多門數位科技微學程,鼓勵學生跨科系選修,培養AI應用與創新能力。

中華大學長期致力於培育具備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感的學生,透過跨領域學習與科技應用,鼓勵學生勇於挑戰未來議題。「海岸備援計畫」正是中華大學教育理念的最佳實踐,展現出學生在面對全球性挑戰時的創造力與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