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驅動高齡友善移動服務,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跨域夥伴探討高齡移動三大需求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5 16:29:05)
2025年的台灣已是「超高齡社會」,如何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移得安心、行得自在」,已成為產業、政策與社會必須共同回應的挑戰。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前瞻研發組今年執行「設計科技研發暨產研共創計劃」以高齡移動性為核心,聚焦醫療就醫、生活採買和社交活動三大需求,並於 9 月 3 日與社團法人台灣服務科學學會和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合作舉辦「高齡移動情境使用者調查工作坊」,透過跨世代、跨領域的共創交流,探索高齡族群在真實生活中的移動挑戰與創新機會。
此次工作坊由銀髮服務新創活力中心協助募集12位來自不同生活背景的高齡者,並與台灣設計研究院的研究員與服科學會研究團隊共同討論「醫療移動」、「生活移動」與「社交移動」三大需求情境。在交流過程討論中,許多高齡者與照顧者分享其就醫經驗,直指「無障礙設施不足」、「交通服務缺乏高齡友善意識」,以及「照顧者在陪診與候診的心理壓力」,顯示出高齡長者在醫療就醫過程的痛點。參與的長者表示:「用實際狀況去思考,以前經歷只有照顧失智的爸爸,這次是以行動不便的長者為例,這次也了解照顧者或是被照顧的人會遇到什麼問題,我以後可能會面臨什麼狀況,每個過程都是新的學習。」高齡者在分享中同時獲得自我學習與對未來的準備。
研究團隊也發現,隨著身體機能退化,日常購物與採買過程的路徑安全與便利性,已成為高齡者能否維持自主能力與生活品質的關鍵因素。至於「社交移動」的部分,則揭示缺乏適切的社交支持與交通服務,容易使高齡者陷入孤立,進而影響心理健康與社會參與。高齡者們真實的心聲,為移動需求不僅是停留在資料搜集與假設,而是從日常感受出發,直接反映高齡者的痛點與期望。
台灣設計研究院指出,此次專案的最大的特色在於以「微移動」作為切入點,透過使用者研究常用的使用者旅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搭配情境引導的方式,引導高齡者將科技創新議題與高齡生活需求進行有效的連結與推動。本次工作坊即時記錄高齡者從出門前準備、交通移動、到達目的地、返家等四個階段,逐步梳理長者在社交、就醫、採買等情境中的真實體驗與挑戰,讓隱藏的需求得以具象化,相關研究成果彙整後,於年底轉化為微移動產業未來的研發方向。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深入地方接觸第一線高齡族群打造跨世代交流的機會,讓研究團隊與青年設計師在調查過程中,能與高齡者進行平等對話與互動,展現設計推動社會創新的最佳實踐。工作坊的尾聲,一位高齡參與者表示:「這次也學到服務設計的重點:開始與結束都要高興才是好的旅程。」。這段分享點出設計如何影響長者對「好的旅程」的期待。
微移動產業在佈局高齡移動性的下一步,應積極應對高齡友善城市的願景,產業應佈局涵蓋生活服務與交通服務的設計。同時,跨域合作是產業回應超高齡社會挑戰的必要途徑,設計與科技更應共同深化協作。「設計的角色不只是解決問題,更要將高齡者的日常需求轉化為產業創新的起點。」台灣設計研究院未來將持續透過「設計科技研發暨產研共創計劃」推動更多跨域合作,並邀請更多有意願投入高齡友善科技與服務的夥伴加入,共同打造一個包容且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