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南大文資系紐西蘭永續分享 無痕山林與地理教室帶來啟發

發稿時間:2025/09/12 14:39:3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2 14:39:39)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於114年9月10日舉辦「紐西蘭國際永續分享會」,由參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校院國際永續及社會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的學生以海報與口頭報告,呈現兩週的學習與反思。與會師生不僅重溫這趟移地教學中的旅程點滴,更從學生的觀點看見永續教育的新面向。

南大永續分享會,學生從「無痕山林」與「活的地理教室」切入反思教育價值。
南大永續分享會,學生從「無痕山林」與「活的地理教室」切入反思教育價值。

分享會中,南大文資系的同學以「無痕山林」與「永續旅遊」為核心議題,介紹庫克山的步道經驗。他們強調「只留下足跡,不留下垃圾」的理念,並透過相機帶走風景、不帶走任何物品,展現紐西蘭當地落實環境倫理的做法。同時,也比較了臺灣與紐西蘭的山林步道與保護措施,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與旅遊中實踐生態保護。

南大師生專注聆聽紐西蘭國際永續分享,現場展現熱烈學習氛圍。
南大師生專注聆聽紐西蘭國際永續分享,現場展現熱烈學習氛圍。

南大學生也從「紐西蘭是活的地理教室嗎?」這個問題出發,觀察南北島兼具冰河與火山的多樣地形。他們提到,原本僅在課本上看到的專有名詞與圖片,在當地都能以真實景觀加以對照與辨識,讓學習更具體且深刻。從火山地貌到冰河遺跡,每一處都像是自然課堂的教材,使整個國度猶如一座向學習者敞開大門的「活的地理教室」,帶來不同於臺灣環境的比較與啟發。

活動中亦播放學生自製的紀錄影片,串聯自然風貌與文化交流片段,並由文資系張靜宜主任、王志明老師及曾國棟老師分享帶隊過程中的觀察。師長們強調,移地教學課程的價值不僅在於親臨國際場域,更在於引導學生將所見所聞轉化為專題討論,培養跨文化思辨與永續行動力。

南大文資系舉辦紐西蘭國際永續分享會,師生齊聚交流海外學習成果。
南大文資系舉辦紐西蘭國際永續分享會,師生齊聚交流海外學習成果。

國立臺南大學以成為卓越教學與國際接軌的永續大學自許,此次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習分享會,正突顯南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與跨域詮釋的成果,也展現文資系推動永續教育與國際交流的實踐方向。透過「無痕山林」與「活的地理教室」兩大主題,南大再次強調教育與自然、文化連結的深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