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光嚴重逆差 產官學面對變與不變挑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2 16:12:44)
2025第11屆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昨(11)日在台中舉行,論壇創辦人、立法委員蔡其昌表示,觀光推動除靠中央外,更需地方政府與社區參與,應從本質、產業與政策面全面檢視。
蔡其昌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曾說「部部都是文化部,季季都是觀光季,人人都是體育人」,辦了11年的臺灣觀光發展論壇是盼藉此方式,讓業界可以跟政府對談。他認為,很多觀光跟地方政府也有關係,少了地方政府難以推動。
蔡其昌也以「Team Taiwan」12強奪冠為例,或許業界能和中華職棒合作,一如美國會在球員進場的地方做特殊安排,讓球迷可以享受不同運動旅遊;又或者新加坡F1賽事等,都是透過運動,促進當地旅遊與觀光。
與會的交通部常務次長林國顯則提出,台灣除了傳統旅遊模式,還可透過運動旅遊、獎勵旅遊,甚至結合國際展覽,打造多元遊程。他強調,旅遊不分部門,農業部、行政部門都可以結合各種內涵推出各式遊程。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黃荷婷表示,2026年施政將聚焦四大方向:強化國際市場布局、推動永續旅遊、深化在地文化體驗及數位服務升級,並強調觀光是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需透過跨部會合作與產業鏈結,吸引更多國際旅客並帶動國旅。
除專題演講之外,接續的三場主題論壇亦針對不同面向提出觀點:
1. 政策挑戰:
高雄餐旅大學劉喜臨教授強調,觀光應帶來快樂氛圍,而政策不能僅停留在文件,而應真正創造產業價值;嘉義大學黃宗成教授關注觀光科系縮編對人才培育的影響;臺灣入境旅遊協會理事長張詩怡則主張,擺脫單一景點依賴,結合數位創新吸引國際客;台灣旅行業國旅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子建則建議,業界主動跨界合作,結合永續與數位工具。
2. 商務會展:
臺中市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楊琮霖指出,中部產業基礎與會展中心啟用將帶動會展發展;逢甲講座教授佘日新則強調數位科技與區塊鏈的潛力及趨勢;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理事長吳菁正認為,實體交流與城市品牌仍是會展核心,並呼籲政府投入資源;經濟部會議展覽專案辦公室副主任莊雅婷分享「會展+觀光」策略,推廣綠色永續;Klook副總監陳思穎則提出大型活動吸引海外旅客來台的機會點。
3. 文化遺產:
前台南市觀光局長陳俊安指出,文化資產是地方創生基礎;農業部林保署王昭堡處長強調阿里山林鐵的修復與永續價值,能串聯地方觀光;雙語導遊許玉音建議加強多語導覽與導遊培訓;花蓮太魯閣前山月村村長鄭明岡則表示,原住民文化是觀光重要資產,需兼顧文化保存與產業發展。
最後2025臺灣觀光「變與不變」發展論壇,整合臺灣觀光發展現階段的基本共識:「不變的是文化與交流的價值,變的是數位化與產業模式。」也唯有整合資源、發揮創新思維,臺灣觀光才能持續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