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政團隊參訪倫敦濕地中心 以自然為師 探索濕地永續新契機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2 16:49:49)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危機之際,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更是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前線。嘉義縣長翁章梁於英國當地時間9月10日傍晚率縣府團隊赴倫敦濕地中心(London Wetland Centre)參訪,深入了解當地在城市濕地保育、環境教育與公私協力治理的成功經驗。
倫敦濕地中心位於城市邊緣,原為工業設施與水利設施用地,經由英國濕地與水禽信託基金會(WWT)多年規劃與復育,轉型為具備教育、研究、旅遊與生態保育功能的綠色空間;場域內設有觀鳥平台、自然步道、生態展示與環境教育中心,訪客能夠近距離接觸自然,感受「城市中的野地」。
這座濕地中心不只是自然資源,更是文化、教育與永續的載體,它的成功經驗證明即便在人口密集的都市,也能以創新方式守護自然,並讓民眾融入其中。
農業處表示,嘉義縣擁有大片珍貴的原生濕地,參訪讓我們體會到濕地保育不只是「保護」而已,更要走向「共生」;除了「管制」,還要讓大家一起「參與」。只有這樣,濕地才能真正成為地方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縣府團隊觀察到濕地中心背後的營運模式極具彈性,由非營利組織主導、政府與社區共同支持,形成穩定而多元的資源網絡。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布袋好美里正在興建濱海環境教育場館,性質與倫敦濕地中心相似,因此特別安排此次行程,深入了解他們在館舍規劃、空間設計、候鳥觀賞距離設置,以及志工與解說人員培訓等方面的經驗,作為未來推動濕地教育與生態保育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