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海大勇奪2025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6項殊榮 TSAA一般大學獲獎數全國第一

發稿時間:2025/09/12 17:23:3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2 17:23:32)

海大勇奪2025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6項殊榮(左至右為教育部劉國偉次長、海大許泰文校長、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
海大勇奪2025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6項殊榮(左至右為教育部劉國偉次長、海大許泰文校長、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參加由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25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表現亮眼,共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APSAA)1項金獎及台灣永續行動獎(TSAA)5項獎項(1金、2銀、2銅)。其中,在台灣永續行動獎中更是一般大學獲獎數最多,充分展現海大在永續發展領域的深厚實力與卓越貢獻,亦體現師生積極投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實踐的努力成果。

海大許泰文校長9月11日出席在亞太永續博覽會舉辦的頒獎典禮,親自領獎,並向USR團隊表達誠摯感謝。他同時感謝在地社區、產業界與國際夥伴的支持與合作,強調這些榮耀是眾人攜手努力的成果。

許泰文校長與獲獎團隊合影
許泰文校長與獲獎團隊合影

許校長指出,海大USR團隊結合學校深厚的海洋專業背景,積極推動多項具體且具影響力的永續行動。例如:「貢創雙贏:海鄉與山城的共生共榮」計畫展現跨域協作精神,對地方創生與環境永續帶來深遠影響;「蔚藍新世代:深耕三漁、共創國際藍色經濟人才培育平台」計畫以藻類藍碳行動,開啟氣候變遷解方的新契機;「智慧樂活水產村」計畫則將海洋廢棄物議題轉化為全民環境教育的重要場域。這些傑出成果不僅具體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更彰顯海大「海洋立校,永續發展」的辦學理念。

最後,許校長強調,未來海大將持續以知識創新、實際行動與跨域合作推動永續發展,積極培育引領藍色經濟與全球永續的關鍵人才,與各界攜手邁向世代共榮的美好願景。

「貢創雙贏:海鄉與山城的共生共榮」計畫:4項永續行動齊獲肯定

金獎|Ocean Learners:Youth Leading Science × Education × Action
團隊成員:何攖寧、識名信也、李宏泰老師團隊

Ocean Learners專案從在地行動出發,串聯學術研究、教育推廣與公民參與,實踐SDG14「守護海洋生態」的願景。我們以「淨灘2.0」為起點,結合環境教育與塑膠生態圈監測,讓大眾深入理解海廢對生態的威脅;透過「珊瑚小學堂」,帶領孩童學習珊瑚知識並親手體驗種植,成為在地復育的行動基地;在漁業資源復育上,以原生魚苗放流取代象徵性活動,並結合基因檢測進行科學監測。三年來,專案號召逾3,000人次參與,復育30種珊瑚,放流33萬尾魚苗,並建立超過28,000筆基因序列資料。這套模式不僅扎根台灣,更透過國際NGO「Let’s Do It」擴散至191個國家,展現了從地方連結世界、推動海洋永續的力量。

永續行動影片連結:https://youtu.be/6Wut73dnvCc

設計簡單的「環境密碼探險家」套組,帶領民眾投入公民科學行動,參與海岸生物多樣性及塑膠生態圈監測
設計簡單的「環境密碼探險家」套組,帶領民眾投入公民科學行動,參與海岸生物多樣性及塑膠生態圈監測

銀獎|山海農漁創新經濟
團隊成員:蔡震壽、宋文杰、歐陽瑞蓮老師團隊

針對貢寮、雙溪地區農漁衰退與人口外移問題,以「農漁產業創新優化」與「山海文旅型塑」雙軸推動模式,三年內成功開發22項在地特色產品,銷售額突破276萬元,展現產業轉型成果。並導入LINE電商平台,協助新住民及在地店家數位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積極推動「藍綠生態廊道」建構,培育青年返鄉,深化社區參與,並透過老街導覽、綠色旅遊串聯文化與產業。展現以山海共生為核心的永續經濟成果,為地方創生注入新動能。打造永續經濟發展模型,使經濟行動成為文化保存、社會凝聚與世代共創的永續引擎。

銀獎|卯澳里海永續創生行動
團隊成員:蕭堯仁老師團隊

面對漁業資源不穩定、青年外流及海女文化流失等挑戰,團隊以「里海永續,共生共融」為核心,以卯澳社區為主,推動漁業復育、文化保存、社區治理及產業創新。結合漁村導覽、浮潛體驗與海女文化傳承,發展具特色的藍色經濟,並串聯公部門、企業與學術單位,建立共乘、共餐與健康促進等服務,提升居民生活品質。透過深化環境教育與世代共融,逐步形塑,形塑里海永續模式。不僅保存珍貴的海洋文化,也促進社區經濟與社會永續發展,共創居民、企業、學校實現地方治理與社區共好典範。

海女文化傳承
海女文化傳承

銅獎|海大山海共好行動
團隊成員:邱昱嘉老師團隊

以貢寮、雙溪為核心,整合山、川、海資源,回應農地退化、河川污染與生物多樣性下降等挑戰。團隊攜手農戶推廣精準施肥,降低化肥與氮磷排放,兼顧農產效益與生態保育;並修復田園水域系統,結合耆老與青年參與水質監測,厚植社區守護力。同時推動學生實地生態調查、植物標示與數位地圖建置,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教育、觀光及在地文化資產,做生態輕旅行規劃,提升全民環境意識,收益部分回饋生態保護工作,建立永續經營模式。不僅強化SDGs精神,更建立公部門、在地組織與學校協力模式,實現環境永續與社會共榮的雙重願景。

「蔚藍新世代:深耕三漁、共創國際藍色經濟人才培育平台」計畫:跨域推動藻類藍碳行動

金獎|藻田碳訣
團隊成員:張睿昇老師團隊

本行動以「藻類養殖與藍碳發展」為核心,聚焦於藻類保種、養殖技術推廣及藻類教育普及。透過建置藻類保種室與養殖場,不僅保存臺灣在地藻種,亦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展現海藻作為減碳及永續資源的潛力。成果亮點包含:成功開發全年養殖模組、推動磨課師課程超過5,000人次參與,以及跨領域合作展開國內首次深海碳封存研究。同時與在地養殖業者合作,利用九孔池打造零碳排養殖示範基地。核心訊息在於:海藻不僅是食材或科研材料,更是面對氣候變遷的重要解方,能兼顧環境永續、產業發展與教育推廣,為社會展現藍碳新契機。

藻田碳訣-以藻繩裝填方式養藻較能維持藻體成長,也較容易收回秤重,了解藻繩內的海藻生長狀況
藻田碳訣-以藻繩裝填方式養藻較能維持藻體成長,也較容易收回秤重,了解藻繩內的海藻生長狀況

「智慧樂活水產村」計畫:從海廢出發 打造全民環境教育場域

銅獎|我們與塑的距離
團隊成員:郭庭君、張文寧老師團隊

「我們與塑的距離」從宜蘭大溪漁港與龜山島出發,回應海廢與漁業衰退的困境。永續行動方案串聯漁民、學生與社區,一方面組成「海廢戰士」清理海底垃圾,並將回收物再製成教具;另一方面推動減塑行動,帶動漁港商家與遊客改變習慣。同時設計適合漁工與民眾的環境教育課程,讓不同世代、不同文化都能在互動中理解海洋的重要。透過行動與教育交織,港灣不再只是捕魚的地方,而是永續的學習場域,也讓社會看見:需要專業、地方與世代共同攜手,才能守護海洋,實現永續未來。

永續行動落實 SDGs,USR成果獲高度肯定

永續行動獎旨在鼓勵機構將SDGs內化為組織文化,並透過創新行動落實具擴散性的永續方案。自2008年創辦以來,規模持續擴大,2025年再創報名新高,競爭尤為激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今年以3大USR計畫、6項行動全數獲獎,囊括2金、2銀、2銅。獲獎成果充分展現海大長期深耕永續發展與USR實踐的努力與成效。透過結合海洋專業與在地需求,推動創新永續行動,不僅強化與社區、產業及國際的連結,也提升師生對永續議題的實作經驗與影響力。

這項榮譽不僅是對海大在永續教育、研究與實踐方面的高度肯定,更再次印證本校在推動SDGs與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上的領導地位與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