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愛」出發 臺灣爭取奧斯卡入圍作品北美造聲量 鄒時擎、温景輝暖心分享 感動全場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2 18:01:41)多倫多國際影展(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TIFF)迎來第50週年,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舉辦「臺灣奧斯卡特映會」及映後交流,並與 TIFF 大會合作推出影人見面會暨交流座談,特別邀請《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與《Renoir》導演早川千繪同台對談。正式啟動臺灣電影的奧斯卡北美造勢活動,也把握北美影視產業人士與臺灣影人近距離互動的契機,提升北美業界對臺灣作品的討論與關注聲量。
在「臺灣奧斯卡特映會」中,代表臺灣參賽奧斯卡的兩部作品:鄒時擎執導的長片《左撇子女孩》與温景輝執導的實景短片《A面:我的一天》,成功引起觀眾熱烈回響。兩位導演皆以「母愛」為核心,觸動現場觀眾、引發強烈共鳴。其中,温景輝強調誠實創作的重要,片中故事幾乎全取材自他童年的真實回憶,甚至包括暑假作業。他表示:「我們家從不透過語言表達愛,尤其不說『愛』這個字,但情感與行動就是最直接的表達。」這份真誠使影片跨越文化隔閡,讓國際觀眾也能感同身受。
被問及如何將臺灣電影帶上國際舞台時,鄒時擎分享,她選擇臺灣夜市入鏡,讓國際觀眾從最具代表性的日常場景感受臺灣文化,自己將生活經驗融入故事中,例如母親常說的「要穿外套」等日常細節,以及母女之間吵架與和好的互動,「這些情感與片段其實是無國界的。」
兩位導演亦談到片中小演員的表現。鄒時擎透露,為了找到片中小演員葉子綺,她看過超過70份試鏡帶,最終發掘這位來自廣告界的天才女孩,巧合的是,她本身也是左撇子。温景輝則邀請自己任教的小學學生參演,他以「一起玩」的方式引導孩子自然演出。
另一場影人見面會暨交流座談 「TIFF SPOTLIGHT New HERizons: Asian Women Shaping Film」,為TIFF與文策院合辦的官方產業活動,由TIFF產業發展與服務資深經理Brittany Allan致開場詞。活動再度邀請《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與日本作品《Renoir》導演早川千繪對談,由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執行總監Deanna Wong主持。
兩位同樣旅居紐約的亞洲女性導演,分享創作靈感與跨文化敘事的挑戰,鄒時擎談到,《左撇子女孩》的靈感來自青春記憶:「我高中時用左手拿刀,外公看見後說:『魔鬼用的是那隻手。』那一刻一直留在我心裡。」即使後來被矯正成右手,她仍習慣以左手拿麥克風,這個標籤也成為創作源頭;早川提及最新作品《Renoir》時,表示想專注在情感上,「把那些很難用言語表達的情緒,變成一部電影。」她坦言,在坎城首映時,「非常震撼,就像登上世界舞台」,而在多倫多影展則能更直接感受觀眾的笑聲與回饋,她也特別提到,孩子是「最真實的演員」,合作的童星鈴木唯自然不造作,甚至因擅長模仿動物,而啟發了她的創作靈感。
除了創作與表演,兩位導演也談到幕後團隊的關鍵角色,他們強調:「團隊裡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鄒時擎感謝製片一路陪伴,「就像我的治療師,幫我走過坎城到臺灣的宣傳壓力」;早川則補充「剪接」的重要性,認為這是讓電影真正成形的重要環節。
談及未來計畫,鄒時擎笑說:「我口袋裡有很多故事,但還不知道會拍哪個。」早川則鼓勵年輕創作者:「去影展、認識電影人,建立支持網絡,當機會來臨時,你要在能接住它的位置。」
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梁毅鵬處長亦親臨現場致意。他強調:「一個社會的文明與深度,不應以武器與刀劍來衡量,而是取決於國家的創意與文化內涵。」他並表示,非常高興能見證臺灣作品在多倫多影展大放異彩,充分展現出臺灣蓬勃的創作能量與自由揮灑的開放空間。
隨著多倫多影展 50 週年盛大展開,臺灣透過「放映會」與「交流座談」雙亮點活動,最大化臺灣電影在當地的討論聲量,展現臺灣創作在國際影壇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