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利他、堅持卓越-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榮獲工研院新科院士殊榮,接受副總統蕭美琴頒授獎章證書,實至名歸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6 13:58:58)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近年領導校院發展推動新藥、基因、癌症及AI研發貢獻卓越,奠定台灣生醫國際地位;今年榮獲工業技術研究院新科院士殊榮,9月15日接受副總統蕭美琴頒授獎章證書,實至名歸,校院師生同仁都備感榮耀。
工業技術研究院15日下午舉辦52週年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及第一屆「ITRI Innovation Week」開幕式;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蔡長海董事長領航醫療、教育、產業進而開創藝術新格局,去年榮獲《財訊》雜誌評選為跨世代「50影響力人物」,今年再度憑藉其領導推動智慧醫療、發展卓越的生醫產業、設立國際級生醫園區跨界的傑出表現,榮獲工研院院士的終身榮譽職銜,接受副總統蕭美琴頒授獎章證書,表彰其在產業技術領域,對國家發展與人民生活福祉做出卓越貢獻。
蔡長海董事長在得獎感言中提到,工研院是台灣頂尖的應用研究機構,擁有強大的研發能量;未來,他希望結合工研院、學術界、醫療界、產業界,發展精準智慧醫療、人工智慧、新藥開發,攜手打造全球領先的生醫產業,讓台灣在世界發光發亮。
在頒獎典禮會場,中國醫藥大學董事林昭庚院士、江安世校長、林正介副校長、蔡輔仁副校長、薛博仁副校長、陳悦生主任秘書與校院務發展委員會鄭隆賓執行長、周德陽院長團隊都到場慶賀。
副總統蕭美琴受邀出席「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她肯定工研院在推動台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的貢獻與付出,讓世界更好;蕭副總統並親自替新科院士頒授獎章證書,她稱許五位新科院士都是各領域的泰斗,每位院士都經過千挑萬選,成就非凡。今年獲選的五位新科院士分別是: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台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倪衍玄。
蔡長海院士小故事:
「沒有創新就沒有卓越,沒有執行力就不能成事。」工研院新任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亞洲大學暨附屬醫院創辦人蔡長海,出生於台灣物質貧乏的小漁村,感恩曾經幫助過他的神父,以永不停止的奮鬥精神,從一無所有到橫跨醫療界、教育界、產業界的巨人,更延伸觸角至建築與藝術,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蔡長海秉持信念,時時提醒自己要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他帶領中醫大附醫升格為醫學中心,提升中醫大和亞大成為國際一流大學,並推動智慧醫療,中醫大附醫多次入選《Newsweek》全球最佳智慧醫院,成為亞洲唯一榮獲美國HIMSS「戴維斯卓越獎」的醫院,及HIMSS「數位健康指標DHI」全球冠軍,是臺灣首次在HIMSS被評選為全球第一名的智慧醫院。
他提出「3P策略」(Paper、Patent、Product),鼓勵技術商品化,技轉8家衍生公司,其中3家上市櫃,包括長聖生技的CAR-T療法、長佳智能的AI醫療、聖安生醫的抗體及外泌體新藥,帶動細胞治療與AI醫療產業鏈快速發展。更打造中部唯一的大學生醫園區,與日本京都大學合作設置全球第13座On-Site Lab、與NVIDIA合作設置基因體暨新藥開發研究中心,成為中臺灣重要的醫療創新樞紐,奠定臺灣醫療與生技產業轉型基礎。
他也重視美學教育,邀請普立茲克獎得主Frank Gehry設計中醫大美術館、安藤忠雄設計亞大現代美術館、西班牙建築團隊RCR Arquitectes設計中醫大體育館暨學生活動中心,提升臺灣建築與藝術國際地位。
蔡長海從醫療管理、教育創新到產業升級及建築藝術,他以行動實踐願景,為臺灣開創新局。為回饋臺灣,希望和工研院及所有院士一起努力,創造全球最好的生醫產業,拯救更多人,讓臺灣人引以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