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宜蘭漢本國寶宮崎亮相,蘭博攜164件文物跨海日本展出

發稿時間:2025/09/19 16:20:4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9 16:20:42)

漢本考古遺址國際交流展19日在日本宮崎縣開幕,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右起)、西都市長押川修一郎、文化資産局主任秘書張祐創、台北駐福岡經濟文化辦事處領事王鴻鳴、西都原志工協議會事務長古平修、西都原考古博物館館長長友由美子剪綵
漢本考古遺址國際交流展19日在日本宮崎縣開幕,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右起)、西都市長押川修一郎、文化資産局主任秘書張祐創、台北駐福岡經濟文化辦事處領事王鴻鳴、西都原志工協議會事務長古平修、西都原考古博物館館長長友由美子剪綵

宜蘭縣南澳鄉的國定Blihun漢本考古遺址珍貴文物,首次跨海赴日展出。宜蘭縣政府精選164件漢本代表性文物,9月20日至11月24日由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與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合辦「千年的至藝-臺灣宜蘭Blihun漢本考古遺址」特展,創下我國國定考古遺址規模最大、件數最多的國際展出計畫。

文化部指出,全臺目前共有12處國定考古遺址,其中漢本考古遺址為第8處。漢本遺址完整呈現聚落型態,出土鐵器、金飾、獸骨等多樣文物,不僅顯示當時已具備高溫工藝技術與熱絡的島內外交易。更是解開古代人群流動的重要關鍵。遺址以海域為重要交通動線,充分顯示早期人群的海洋文化特色,對於當今以海洋立國的臺灣而言,具特殊啟示意義。

宜蘭縣政府表示,此次展覽以「交流」為主軸,呼應黑潮洋流串聯起的臺灣宜蘭與日本宮崎。兩地雖相隔千里,同樣因黑潮恩澤豐富史前人類的生活,甚至在考古遺址中皆發現鯨骨等遺物,印證史前人類共享的海洋文化脈絡。展出亮點包含璀璨金箔耳飾、臺灣特有獸類骨器、以金屬與鹿角雕琢人形的精美工具、以及生活聚落、高溫技術、對外交流等,呈現文化豐富而多元,讓觀眾如同穿越千年時光,看見金屬器時代的生活場景。

展覽期間,日本與臺灣同步舉辦國際交流講座與工作坊,日本邀請樹谷生活科學館館長朱正宜主講「Blihun漢本考古遺址文化內涵初探」、策展人松本茂學藝員介紹「漢本考古遺址的亮點」及蘭博環教人員教作「魔法鍊錫術」。蘭陽博物館也將於11月8日推出「臺日體驗工坊-日本勾玉、臺灣犬形錫雕鑰匙圈」手作活動,讓臺灣觀眾親手感受考古魅力。

此外,蘭陽博物館同步於兒童考古探索廳舉辦西都原考古博物館的微型展覽,讓國人不必遠赴日本,也能感受跨國文化交流的精彩。更多資訊請至蘭陽博物館官網查詢:http://www.lym.gov.tw

集結漢本164件文物,日本人大開眼界
集結漢本164件文物,日本人大開眼界

日本民眾驚艷漢本文物工藝技術
日本民眾驚艷漢本文物工藝技術

雕刻精細的鹿骨是國寶等級的經典文物
雕刻精細的鹿骨是國寶等級的經典文物

青銅刀柄完整呈現臺灣金屬器時代的文化面貌
青銅刀柄完整呈現臺灣金屬器時代的文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