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托毫端」書法展南大登場 臺文館推廣計畫凝聚24位書家詮釋漢詩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25 16:28:17)國立臺南大學文薈樓自9月新學期開始展出「心托毫端─臺灣漢詩微型書法展」,吸引師生與社區民眾熱烈參與。此次展覽為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動的「臺灣漢詩繪讀本推廣計畫」巡迴展之一,先前已於7月在臺文館快閃2日後巡迴至南大。共有24位書法家參展,其中包含南大校友,涵蓋教授、校長、教師、大學生與師資生等身分,作品題材多取自生活場域與在地文化,讓觀者倍感親切。策展人、南大國語文學系副教授莊千慧並親自帶領多場導覽,協助觀眾深入理解詩作背景與意涵。
展覽的一大特色,在於策展人將漢詩與書家緊密連結,邀請參展者依自身居住地或家鄉選題。例如來自宜蘭的游祥珉,以隸書呈現清代舉人李望洋〈宜蘭雜詠〉,再現百年前烏石港貨船入港的景象。一名同樣來自宜蘭的南大體育系學生觀展時表示,自己曾受游老師教導,如今透過作品再度連結家鄉歷史,感到格外親切且深受觸動。
此外,南大國文系學生徐苡慈、王宥沺、張子盈、湛凱婷、許佑丞、歐友倫也一同參展,並在導覽中分享創作心得。來自基隆的歐友倫,以清代楊峴隸書風格書寫唐贊袞〈由基隆坐火車赴臺北有山阻路今穿洞可通〉,並於落款題記「想百年前鐵路開通,山石讓道飛車直前,感今昔變遷」,引發現場同學交流書寫技巧與詩意體會。觀眾亦留下心得,讚嘆「詩詞與書法交融之美,感受傳統文化底蘊」,也有人提到作品「讓現場充滿人文風情」;其中一位本校碩士生表示,透過此次展覽更深入理解《全臺詩》,並獲得研究啟發。
臺南大學場的展覽呈現的不只是詩與書的藝術魅力,更引發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共鳴。此次活動屬於國立臺灣文學館自今年5月起推動的「臺灣漢詩繪讀本推廣計畫」系列,該計畫同步舉辦「臺灣漢詩與文人生活」、「臺灣漢詩的旅遊書寫」、「臺灣漢詩的教學應用」等主題工作坊與教師研習會,展現臺灣漢詩在生活、教育與文化傳承中的多重價值。
接下來,展覽將持續巡迴:9月30日至10月3日於新北市桃子腳中小學展出,10月8日至10月17日則移師宜蘭縣北成國小,歡迎各界踴躍參與,一同賞書法、讀漢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