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用雙手思考建築 崑大USR計畫專題演講分享自然共生與空間實踐

發稿時間:2025/10/01 14:10:06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01 14:10:06)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USR「開江.破竹:台江地方創生與文化再現」計畫團隊於9月25日舉辦專題演講,邀請「森林木人建築工作室」負責人暨「曲墨建築事務所」木構總監郭恩愷建築師,以「用雙手思考建築」為核心,分享其在英國與台灣的自然建築實踐經驗,讓師生獲益良多。

郭恩愷建築師曾赴英國AA School Hooke Park森林校區,參與Design&Make教育,親自伐樹、蒸氣彎曲木材並建構木構建築,同時也分享接觸先進伐木機具,強調設計師需與材料直接互動,理解森林生命與建築本質。2017年返台後,他深刻體認台灣林業資源的豐富,決心將所學扎根本土,展開一系列實踐案例,包括於新竹五峰歷時150天的獨自施工經驗,並在淡江大學任教,成立「森林木十人」師生團隊,帶領學生走入真實場域,從基地選點、測繪到材料使用,讓學生以雙手完成一座座木構建築,體驗林業與建築的連結。

《橋繭》是郭恩愷建築師為2024 「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創造的一件作品,其施工場域為交通大學校園羽松環湖秘境小橋。作品在建造過程前,為了研究竹材保存方法,他特意前往峇里島取經,並在台南關廟找到適合的竹紙,這次也帶到演講現場讓師生觸摸感受,理解材料的特性。他在主結構施作時,甚至將蒸氣箱直接搬至施工場域,現場蒸竹以確保契合度。《橋繭》以仿生自然繭型為靈感,將桂竹彎曲為三維結構拱,綑綁而不打釘,並融合浮球、竹紙、繃布等永續材質,回應新竹強風與地景特質,創造出具呼吸感的詩意空間。

郭恩愷建築師感悟,建築不只是設計,更需落地實踐,每一道工序都與雙手、材料、森林生命互動。他強調設計者需親手參與建築各階段,藉由雙手去貼近材料的脈動,理解建築的真義,同時推廣疏伐木與在地竹材等永續資源,鼓勵以永續工法回應地方生態與文化。

此外,郭恩愷建築師也勉勵教育與產業應朝「設計、製作、環境共學」的方向發展,將建築創作化為社會責任與共生實踐。透過實作歷程,回歸建築與自然互相學習的初心,展現材料的生命力以及人與自然共生的詩意空間。最後,他分享自己堅持「一年只承接一件建案」的原則,只要決定投入,便全力以赴。他對事物的專注與執著,為大家帶來許多啟發,也成為值得學習的精神典範。

演講後半場多位老師回饋,非常感謝建築師用心分享其木構及竹構的材料屬性及建構經驗,並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時間與機會向郭恩愷建築師學習自然建築理念與技術,並提出細節上的專業疑問;同時,也勉勵在場學生,向郭恩愷建築師學習,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把專業所學化為實踐,回應社會與環境的需求。

創媒學院邱國峻院長指出,本場演講凸顯了永續的更多意義,材料的循環再利用與工法不僅對環境友善,更形塑一種人與自然的共生態度。透過實際參與手作建構,學生與社區得以重新認識森林與竹材的價值,理解永續並非抽象口號,而是一種實踐於教育、文化與產業的長遠責任。同時,此次活動不僅拓展學生專業視野,更深化USR計畫「文化永續與地方共學」的核心價值。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5748

創媒院USR計畫舉辦專題演講,全體合影
創媒院USR計畫舉辦專題演講,全體合影

郭恩愷建築師分享「用雙手思考建築」
郭恩愷建築師分享「用雙手思考建築」

師生觸摸竹紙感受材料特性
師生觸摸竹紙感受材料特性

參與師生專心聆聽建築師分享
參與師生專心聆聽建築師分享

郭恩愷建築師分享《橋繭》建構過程
郭恩愷建築師分享《橋繭》建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