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石虎驚喜現身!在地農友自發團購相機 化身公民科學家守護生態

發稿時間:2025/10/03 11:49:0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03 11:49:07)在臺中淺山地區,石虎正悄悄返回山村與果園,留下牠們活動的珍貴身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在10月5日「石虎日」前夕公布最新監測成果,發現石虎的活動範圍已逐步由東勢與和平交界山區,延伸至東勢、新社等淺山地帶的果園與農田。多位農友與社區以自動相機捕捉到石虎自在穿梭的身影,顯示農村與山林間的生態廊道正逐漸恢復生命力,友善農作與社區參與已成為石虎保育的關鍵力量。

今年1月下旬石虎在軟埤坑農友田家瑞的椴木香菇田區活動(田家瑞提供)
今年1月下旬石虎在軟埤坑農友田家瑞的椴木香菇田區活動(田家瑞提供)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根據近10年監測數據顯示,105年間僅能在大安溪流域及東勢與和平交界山區零星發現石虎,107年至109年間點位略增,但仍集中於山區地帶。近兩年情況明顯改變,石虎在東勢淺山與大甲溪沿岸的活動紀錄增加,且與該分署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田區範圍高度重疊,顯示友善農業與社區行動正在發揮效益,石虎的生活空間逐步擴張,這項發現也讓長期努力的農友與社區相當振奮!

今年5月中旬自動相機捕捉到石虎出沒於東勢軟埤坑社區的林地(臺中市東勢區軟埤坑休閒產業發展協會提供)
今年5月中旬自動相機捕捉到石虎出沒於東勢軟埤坑社區的林地(臺中市東勢區軟埤坑休閒產業發展協會提供)

東勢地區位於「臺中西部淺山保育軸帶」核心,是中部石虎族群交流的重要廊道。近年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攜手農民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36位農友取得標章認證,實踐不使用除草劑、採取草生栽培、不放養犬貓等友善措施,部分農友更成功在田區與果園拍攝到石虎活動影像。位於軟埤坑參與林下經濟輔導計畫的標章農友田家瑞,在培育椴木香菇的田區內架設相機不久便拍攝到石虎活動;農友劉其忠與陸巧嵐則已連續2年在果園內紀錄到石虎身影,這些紀錄不僅證明友善農作能為野生動物提供安全環境,也象徵石虎的身影再次回到農村生活圈。

大茅埔調查團於去年10月至今年8月間,共拍攝到22次石虎出沒畫面,今年5月上旬捕捉到清晨活動的石虎身影(東勢創意執行協會提供)
大茅埔調查團於去年10月至今年8月間,共拍攝到22次石虎出沒畫面,今年5月上旬捕捉到清晨活動的石虎身影(東勢創意執行協會提供)

除了農民的堅持,社區行動同樣展現力量。大茅埔社區今年首度在大甲溪流域記錄到石虎頻繁活動,並透過GIS資料庫追蹤其遷徙路徑;軟埤坑社區也成功拍到石虎走進農園,並展開社區監測人才培訓,讓更多居民參與生態守護。為進一步深化在地參與,臺中分署持續舉辦友善農業推廣工作坊,協助農民學習自動相機架設與農田生態調查,將保育融入生產、成為友善農業的推廣助力,更有農友自發團購近40台自動相機,期待「捕捉」農田裡的生態驚喜。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強調,棲地破壞與破碎化仍是石虎生存的最大挑戰。自111年起,該分署已於東勢、石岡、新社等地推動友善環境產業,透過標章制度、農友輔導與社區合作,協助落實生態保育;而社區與農民自主架設自動相機、共同投入監測工作,讓生態調查資料更加完整,有助於保育政策的調整與推動。臺中分署呼籲大眾共同支持「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等友善農產品,讓消費成為保育的力量,共同守護這群低調卻極為珍貴的野生鄰居。

參考105年至114年監測資料發現,石虎出現地點與臺中分署推動之「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田區範圍多有重疊,且石虎活動區域逐漸由靠近和平的山區地帶向西部淺山及大甲溪流域擴散
參考105年至114年監測資料發現,石虎出現地點與臺中分署推動之「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田區範圍多有重疊,且石虎活動區域逐漸由靠近和平的山區地帶向西部淺山及大甲溪流域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