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榮獲《天下雜誌》「慢老城市」非六都第2 打造幸福友善新典範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15 11:12:26)《天下雜誌》今(114)年9月16日公布2025年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結果,今年首度新增「慢老城市」調查,新竹市榮獲非六都第2名,市府表示,此項榮譽肯定新竹市政府在安居環境、身心健康、社會友善等面向的努力,逐步展現各施政成果,未來將持續推動高齡友善與健康城市政策,讓市民「越活越年輕、越住越幸福」。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自市長高虹安上任後,市府積極推動「老幼共好、幸福友善」施政策略,此次在「慢老城市」的評比中得到非六都第2,同時在「社會友善」項目下也得到相同佳績,不僅是市府團隊正面的評價,更是持續努力的動力,這不僅是對市府施政方向的肯定,也象徵竹市正朝向「永續、幸福、慢老」的城市願景穩步前進。
邱代理市長說明,市府積極推動多項敬老政策,持續優化「敬老愛心卡」的使用便利性與多元性。目前持卡人已達6萬1,490人,佔竹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85%,今年服務超過171萬人次!點數使用率從112年的8%,截至今年8月已達40%,展現政策成效。為鼓勵長輩多運動與參與社區活動,市府自112年起陸續擴大卡片使用範圍,包括7月開放租借國民運動中心場地、8月可搭乘台鐵、9月可於農會使用;去(113)年再新增至合作藥局消費,目前已有57家合作藥局加入,讓敬老卡服務更加貼近長輩日常生活。
此外,為促進長者使用大眾運輸,市府自今年8月1日起將搭乘台鐵點數上限提升至600點;並開放55歲以上原住民辦理敬老卡。11月1日起,更將每月使用點數上限提高至800點,農會及藥局每月點數上限各提升至200點。一系列措施皆以讓長輩「樂活新竹市、幸福呷百二」為目標,打造更友善、便利的高齡宜居城市。
社會處表示,除敬老愛心卡使用外,市府推動讓長輩能在社區幸福共餐,享受互動、健康與學習的樂齡生活,持續增設共餐據點,截至9月底全市已設立88處共餐據點,累計服務29萬1,080人次,深受長輩肯定與喜愛。同時,為回應在地長輩多元需求,市府自今年4月起推出一系列創新課程,內容涵蓋靈性關懷種子培訓、世代共融活動設計、手機數位教學、以及園藝與香草植物運用等自然療癒課程,鼓勵長者與志工共同學習,促進身心成長與世代交流,展現新竹市推動高齡友善與幸福共融城市的具體行動。
社會處說明,此次「慢老城市」評比中,竹市在「平均每位獨居老人被服務次數」項目中表現亮眼,達480.89人次,榮獲非六都第1名。目前全市共列冊391位獨居長輩,市府透過公私協力方式,結合12個民間團體 與217位志工的力量,積極推動在地關懷服務。志工每月定期進行電話問安與關懷訪視,主動了解長輩的身體健康與生活狀況,並透過民間單位媒合所需服務與資源,滿足獨居長者在經濟、居家照顧、飲食、就醫、租屋及安全等多方面需求,讓長輩在竹市能安心生活、幸福安老。
此外,在「樂齡學習中心活動參與人次占55歲以上人口比」指標中,竹市以 140.31%的成績同樣榮獲全國第1名。市府致力推動「快樂學習、忘記年齡」的理念,打造長輩「樂而忘齡、優活慢老」的學習環境。根據教育部統計,新竹市在樂齡學習工作執行成效上屢創佳績,已連續九年蟬聯全國三冠王,堪稱推動市民終身學習的典範城市。去年度平均執行課程場次2,255場(總場次6,766場)、參與人次60,756人(總人次18萬2,269人)、執行時數4,194小時(總時數1萬2,582小時),展現市府推動樂齡教育、打造幸福學習城市的豐碩成果。
社會處指出,在「高齡者志工參與率」指標中,竹市則以9.89%拿下非六都第3。截至8月底,轄內高齡志工人數已達7,237人,佔全市志工人數(2萬3,194人)31.2%,顯見竹市長輩積極投入志願服務。為進一步推廣高齡志願服務,市府今年串聯東區科園社區發展協會、北區海濱社區發展協會,辦理「114年新竹市高齡志工推動計畫─活力銀心,長青共築」,鼓勵在地中高齡者以自身專業與生命經驗投入志願服務,關懷弱勢長者及身心障礙者等族群,實踐「以助人為樂、以服務為榮」的精神,展現城市溫度與長者活力共築的幸福願景。
社會處強調,每一項榮譽都代表著市民的共同努力與城市的溫度,未來將持續推動友善高齡政策,讓長者能在熟悉的社區中快樂學習、健康慢老,邁向全齡共享的幸福城市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