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張老師中心分享-陪伴孩子面對 「我一定要考好」的壓力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15 17:43:45)
考試焦慮是一種在評估性的情境中產生的過度焦慮反應,包括認知、情緒、行為、生理等症狀,會影響學習及考試表現,考試焦慮的成因多元複雜。在台式升學主義脈絡下,許多華人父母告訴孩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在關係緊密的華人社會中,達成父母親的期望也是孩子努力的一環,進而造成孩子在面對考試時容易有「失敗等於人生結束」等等過度擔憂考試失敗的信念,形成考試焦慮。在個人層面,可能因為完美主義傾向,過度的追求成就、害怕失敗,缺乏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因此造成拖延的行為,進而因為準備不足在考試情境下引發個體的焦慮,形成考試焦慮。
過去研究中,緩解考試焦慮的取向有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改變案主的非理性信念,挑戰負向思考,建立正向的自我對話及思考模式;一方面也融入放鬆技巧訓練,主要針對焦慮時會有的生理反應如心跳加速、肌肉緊繃等,教導案主深呼吸、肌肉放鬆、冥想等。歸因訓練則是引導案主將成功歸因於自身的努力,而非運氣,使他們相信自身能力,而對考試的焦慮有所減緩。研究也發現,如果家庭與學校能夠創造正向的學習環境及氛圍,以鼓勵代替壓力,避免過度期望,適時提供輔導、升學資源、焦慮管理課程,創造支持性的學習環境,也能讓學生對學習有熱忱與動機,不再是被迫囫圇吞棗地汲取知識,進而有效減緩對考試的焦慮。
因此,無論你是有考試焦慮的學生,或是擔心孩子有考試焦慮的家長,可以透過以下幾點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
學生如何幫助自己減少考試焦慮?
1. 調整心態:改變「我一定會考砸」的想法,轉換為「我已經準備好了,盡力發揮即可」。
2. 學習管理:使用間隔學習法,避免臨時抱佛腳;透過筆記整理、心智圖等方式加強記憶。
3. 時間規劃:使用番茄工作法,分段學習;設定小目標,避免過度壓力。
4. 放鬆技巧: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與正念冥想幫助穩定情緒。
5. 考試應對:考前睡眠充足、避免過度複習;考試時先做簡單題目,建立自信。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
1. 減少壓力:避免負面語言,如「考不好就沒未來」,改為「努力過就值得肯定」。
2. 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協助規劃學習時間表,提供安靜的讀書空間,但避免過度監督。
3. 教導應對壓力:示範健康的壓力管理,如運動、冥想,並鼓勵適當休息。
4. 調整期待:關注學習過程而非成績,減少與他人比較,讓孩子了解失敗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5. 尋求專業協助:若焦慮嚴重影響生活,可尋求學校輔導或心理諮商協助。
最後,我們都是為了做得更好才對考試、表現、成績有許多擔心與焦慮,而如果我們能在焦慮之前先釐清自身的動機、期望、想要達到的程度,也能夠幫助我們在設定考試目標時能更具體可行,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若您正在面臨學業上的壓力歡迎撥打1980依舊幫您,透過免付費輔導專線一起陪伴您減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