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臺灣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證「豬瘟非疫國」 鄒族狩獵自主管理貢獻卓越

發稿時間:2025/10/17 16:23:5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17 16:23:59)今年5月29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正式認證臺灣為「豬瘟非疫國」,其中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共同合作的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執行狩獵自主管理計畫,從110年度起即協助將狩獵所得的野豬採樣送交農業部獸醫研究所檢測,歷年採樣結果證實臺灣野豬並未受豬瘟感染,為防疫監測提供重要佐證。嘉義分署於今(17)日頒發感謝狀,感謝鄒族獵人協會長期的協助與貢獻,彰顯原住民族在山林管理與生態保育上的重要性。

鄒族傳統狩獵文化 結合科學採樣與監測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從109年度起執行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的狩獵自主管理計畫,以傳統einu(倫理與規範)制定自治自律公約,落實狩獵成果回報,並參與自動相機監測狩獵物種族群的工作。阿里山地區近年監測結果野豬族群穩定,未有下降趨勢,顯示鄒族在維持狩獵文化的同時亦兼顧野生動物族群永續利用的生態平衡。

對鄒族獵人而言,獵到野豬象徵獵人的勇氣,野豬更是部落分享文化的核心,對於野豬身上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名稱與用途,承載著鄒族傳統生態知識與文化意涵,而鄒族狩獵利用野豬的傳統文化也能夠透過與政府單位合作,轉化為科學監測的重要力量。

野豬不僅為鄒族獵人傳統狩獵文化的重要物種,同時也能成為科學檢測的寶貴樣本。嘉義分署表示,鄒族獵人協會執行野豬檢體採樣工作,不僅有助掌握野生動物疫病狀況,更展現了科學監測與原住民傳統狩獵的結合。此次「豬瘟非疫國」認證,凸顯了臺灣防疫體系的成效,也象徵山林生態保育的永續經營。

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獵人協會透過狩獵自主管理,由8個部落的分會長回報狩獵數量,並配合科學化監測野生動物數量。
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獵人協會透過狩獵自主管理,由8個部落的分會長回報狩獵數量,並配合科學化監測野生動物數量。

山美村的鄒族獵人安志堅,自110年起配合執行野豬檢體採樣工作,累計採檢了18件,檢體均未驗出豬瘟,間接為臺灣成為「豬瘟非疫國」貢獻心力!
山美村的鄒族獵人安志堅,自110年起配合執行野豬檢體採樣工作,累計採檢了18件,檢體均未驗出豬瘟,間接為臺灣成為「豬瘟非疫國」貢獻心力!

鄒族獵人野外架設自動相機監測動物
鄒族獵人野外架設自動相機監測動物

架設自動相機監測野豬族群
架設自動相機監測野豬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