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僑務委員會議圓滿落幕 徐佳青展望創新僑務工作

發稿時間:2025/10/22 10:54:0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2 10:54:02)

惜別晚宴嘉賓合影
惜別晚宴嘉賓合影


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於閉幕典禮致詞
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於閉幕典禮致詞


僑務委員代表陳逸玲於惜別晚宴致詞
僑務委員代表陳逸玲於惜別晚宴致詞


閉幕典禮現場
閉幕典禮現場

一連三天於圓山大飯店舉行的114年僑務委員會議,於10月21日圓滿落幕,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感謝僑務委員及僑界先進共商推動僑務的行動方針,響應全球安全互助,運用僑力貢獻國家,幫助臺灣在各方面永續發展,傳承自由民主的精神。

「僑胞一直是支持臺灣最重要的後盾!」徐佳青說明僑務委員長年在各僑區促進僑民福祉,並凝聚所有僑胞的向心力。僑委會成立至今長達90年,她感謝全球僑胞站在第一線提供建言、出錢出力,培養優秀的下一代;這3日會議所提出的寶貴建言,都將成為政府未來推動僑務工作及籌劃國家政策的重要參考。

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僑委會持續尋找新的機會。徐佳青說明,今年會議更聚集不同世代、背景的優秀代表,為了共同目標討論並達成共識,身體力行展現「民主尖兵」的風範;3日的會議中,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院長卓榮泰、立法院院長韓國瑜均蒞臨,展現政府對僑務工作的重視。

今年會議以「全民總體防衛韌性」為主題,因應威權體制逐步擴大的威脅,除了演練全球串連的支援體系,與會的委員也透過「僑界宣傳」、「物資募集」、「人力動員」等組別進行報告與經驗分享,激發思考並嘗試創造可行的新模式,打造更堅固的社會。

而在華語文教育的推廣上,徐佳青指出,今年華語文學習中心(TCML)於歐美已設置達88所學校。她歡迎委員回到僑居地後能大力投入推廣工作,透過語言與學習,與世界各國公民加深對彼此的瞭解。

近年來,僑生在臺留學人數節節高升。徐佳青相信臺灣有潛力為世界培養更多優秀人才,交流也將帶動國與國間的關係昇華。她鼓勵全體委員推動僑居地學生至臺灣進修,臺灣將善盡照顧僑生的責任,為來臺打拼的年輕人提供助力與舞臺。

全球供應鏈的改變帶來巨大衝擊,徐佳青認為,「這是危機也是轉機。」她相信僑臺商具備彈性因應的能力與互助的氣度,幫助臺灣整隊合作,在北美、歐盟及亞太市場站穩腳步。

「臺灣不單單是我們的家,也是重要的基地!」徐佳青深信海內外人民皆有共同信念,期許傳承予下一代,讓臺灣延續「Taiwan Can Help」的角色,在世界舞臺發揮影響力。

晚間舉行惜別晚宴,徐佳青感謝僑務委員和僑領先進們支持到最後,並邀請與會者盡情享受相聚的時刻。她並分享會內同仁派駐在各僑區皆感受到僑領們提供的溫暖,協助完成各項僑務工作。徐佳青鼓勵彼此在未來的路上,持續攜手邁進。

來自美國休士頓的僑務委員陳逸玲代表致詞,感謝僑委會用心籌劃安排,讓世界各地的僑務委員對於政府施政重點、僑務工作方向,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與掌握。

身為長期關注文化領域的僑界一員,陳逸玲深深感受到文化在僑務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她強調,「文化是凝聚僑心重要的根本,也是臺灣走向國際的軟實力。」從教育推廣到藝術交流,從傳統節慶到飲食風俗,都是臺灣人民共同的資產,也是海外僑胞與故鄉情感最緊密的連結。

陳逸玲以休士頓FASCA為例,藉由教導與傳承,青年世代自主將所學文化傳遞予世界,畢業後仍回到團體支援活動。她期盼僑務委員將資源聚集分享,讓各地的僑青傳承綿延下去。

她盼望海內外持續以文化為橋梁,深化國際社會對臺灣的理解與支持,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的美好。

「今晚雖然是惜別,但同時也是新的起點。」陳逸玲鼓勵委員們將會議的啟發與共識帶回僑居地,以文化交流串聯僑界力量,讓臺灣的聲音傳得更廣、更遠。

晚宴與會重要貴賓包含監察院監察委員田秋堇、總統府國策顧問林見松、林凱民、黃行德、賴維信、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熊強生、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理事長童惠珍、財團法人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侯立洋、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明穎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