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新竹生活》10月號出刊!邀讀者走入環境文化故事

發稿時間:2025/10/24 11:27:16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4 11:27:16)海、山、丘陵、平原與濕地,構成新竹市獨特的自然生態,傳統歷史古蹟的深厚底蘊,結合近年蓬勃發展的科技與學術,共同為城市生活融入了多元風貌與豐富族群。文化局表示,市府團隊致力於活化舊城區、串聯藝文據點,並積極保育濕地生態及改善海岸休閒景觀,引領竹市朝向「永續宜居」的幸福城市邁進。本期《新竹生活》邀請讀者在山色波光秋意濃的季節,共同走入環境文化的故事。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竹市是一座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城市。民眾可以在城區穿梭古蹟漫步,認識城市歷史脈絡;也能在登山健行中,遙望十八尖山的自然風情;而頭前溪左岸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近年來已成為網路熱門的打卡秘境;隨後,更可至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享受海風吹拂的悠然與自在。時值入秋,年度盛事「香山濕地藝術季」今年以《海來說》為題,透過藝術與這片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展開深度對話。

文化局表示,環境文化的延續與永續,見證在地生活的魅力。本期內容豐富多元,邀請自然生態作家與在地深耕半世紀的健行登山協會,分享人類與環境共融共好的故事;透過膠彩藝術家和湖畔畫會的「行動藝術館」實驗,看見城市生活的美學漣漪;並藉由歷史悠久的裱褙工藝,感受書畫修復師對時光的珍藏。此外,透過黑膠復興的風潮加入發燒友的相聚時刻;看見Let's Go舊港島Map從在地的信仰與人情,串起舊港島的人際網絡;跟著把香氣當作跨界語言的調香師,體驗一場引人入勝的氣味覺察。

文化局指出,《新竹生活》雙月刊本期共發行4,500本,民眾可在竹市各藝文場館、市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群、新竹車站、主要飯店及台北、桃園、新竹、台中4處高鐵站等90餘處免費取得《新竹生活》;另也歡迎民眾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瀏覽月刊電子書,享受即時的閱讀體驗( https://reurl.cc/6qrMA6 )。上述詳情請洽1999市民服務專線或撥打03-5314361文化局專線。

《新竹生活》10月號出刊,邀讀者在山色波光秋意濃的季節,走入環境文化的故事。
《新竹生活》10月號出刊,邀讀者在山色波光秋意濃的季節,走入環境文化的故事。

溪埔子人工濕地和鄰近的頭前溪左岸,讓市民就近觀察水域生態和河岸。
溪埔子人工濕地和鄰近的頭前溪左岸,讓市民就近觀察水域生態和河岸。

竹市親民的步道、丘陵、平原和十八尖山,為登山和健行愛好者提供入門的自然環境。
竹市親民的步道、丘陵、平原和十八尖山,為登山和健行愛好者提供入門的自然環境。

新竹市湖畔畫會理事長彭碧鈴以行動藝術走入偏鄉,深根美感教育走進市民生活。
新竹市湖畔畫會理事長彭碧鈴以行動藝術走入偏鄉,深根美感教育走進市民生活。

外籍攝影師余白Hubert Kilian的《 2025香山肖像·群像 2025 Siangshan Portraits 》透過社區人們的肖像,呈現臺灣的多樣與美麗。
外籍攝影師余白Hubert Kilian的《 2025香山肖像·群像 2025 Siangshan Portraits 》透過社區人們的肖像,呈現臺灣的多樣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