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偶劇×地圖×環保袋 志航國小用跨域學習守護家園

發稿時間:2025/10/31 11:11:46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31 11:11:46)由嘉義市志航國小二、三年級學生共同參與的《領航在地・記憶永續—從光路到焚化廠的社區走讀行動課程》,將於10月29日與30日於校內盛大舉行成果發表會。本次成果展以二年級的「減塑帆布袋創作」為主題,在校園穿廊區設置展覽空間,命名為「塑不可得!PLASTIC / NOT FOUND」,展出超過60件由學生親手設計的環保袋,反映出孩子們對社區回收場域與生活環境的細膩觀察。

本計畫為嘉義市政府文化局「114年度走讀社區守護家園計畫」補助案之一,志航國小以學校特色「偶劇教育」與「閱讀飛行」課程為基礎,導入SDGs第11項與第12項目標,實踐學生對永續城市、責任消費的理解與創造力。三年級學生則以社區走讀後的繪圖創作進行「先行布稿」展示,地點設於「藝起飛翔館」展區。這些圖畫將於後續課程中,拓印轉化為文化主題服飾,串聯偶劇演出,打造校本特色的「記憶地圖×偶劇×社區故事」三位一體表現方式。本次展覽除靜態作品展示外,也將安排班級導覽、親子導賞與互動回饋活動,歡迎家長與社區夥伴共襄盛舉,見證學生從社區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行動的教育旅程。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教育是城市的DNA,認識自己的社區並融入永續的概念,才能培育出影響未來的世界公民。」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社區走讀與文化行動,不僅是課程實踐,更是城市文化共創的具體行動。志航國小透過偶劇教育與減塑創作,讓學生走入社區、理解土地,也讓文化從課堂延伸到生活之中。這樣的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建立與社區的連結,培養成為具備行動力與文化素養的未來公民。」

校長鄭宛鈺表示:「要飛向世界學習之前,一定要先認識自己的家鄉。學校持續推動結合在地文化與跨域學習的課程,讓孩子以創意與行動參與家鄉永續,感謝光路里林昇賢里長親自到校為孩子們細細講述玄天上帝的故事與鞦韆節的文化意義,讓孩子在地方信仰中體會社區凝聚力與文化內涵。同時也特別感謝本校藝術科任黃秋風老師,指導學生將記憶地圖與社區觀察成果轉化為偶劇服裝設計,運用DIY拓印技術製作『圖像上衣』,讓學生實踐從圖像創作到服飾製作的跨域轉化學習,這次展覽正展現學生如何將生活觀察轉化為藝術創作與公民行動。」

豐富的課程內容,加上幾次文化局專家到校訪視的指導,讓整個走讀社區的學習更有趣。三年級學生李映晴表示:「走讀玄天上帝廟後創作Q版畫作,讓我體會藝術創作的樂趣。」許宇丞則認為:「走讀廟宇認識社區,讓我學會交通安全,並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學問。」王睿妤則說:「走讀廟宇了解其中的歷史,讓我發現廟宇像故事書般充滿智慧。」二年級學年主任林宛蓁老師認為,孩子透過設計標語、創作圖稿與製作帆布袋,將「減塑」從概念化為行動。學生在創作中學會表達,也開始思考自己與社區和環境的關係,是一個很棒的跨域課程體驗。二年級學生邱可忻說:「我要把自己做的環保袋送給妹妹,也要跟她介紹我們社區的景點與美食。」同年級的高夢璐說:「這個課程讓我學到要少用塑膠袋減少塑膠垃圾,用環保袋可以為我們地球減少塑膠垃圾,自己製作環保袋我覺得好酷,好有趣。」林鼎恆說:「這是我第一次做環保帆布袋,以後我要帶著它和媽媽一起去購物,減少地球上的塑膠袋,我很開心能上這個課。」

偶劇×地圖×環保袋 志航國小用跨域學習守護家園
偶劇×地圖×環保袋 志航國小用跨域學習守護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