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洲僑臺商參訪觀光商機 徐佳青盼深入人文、接軌國際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07 13:54:40)
為深化海外僑臺商與國內觀光產業的合作交流,僑務委員會邀集來自全球6大洲、30位僑臺商返臺參與11月3日起辦理的「2025年臺灣觀光產業商機參訪團」。委員長徐佳青於6日親自主持綜合座談,期盼藉由僑臺商的國際網路,共同拓展臺灣觀光產業的全球版圖。
「即便在臺北,都能在一小時內到達1000至2000公尺的高山,也可以抵達海邊。」徐佳青指出,臺灣土地不大,但藉由地貌高低縱深的多樣性,刻鑿許多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往往是臺灣觀光的一大優勢,吸引無數海內外旅客造訪,惟因住宿費用等因素衝擊國旅市場,因此她期盼未來市場能採納分流策略,針對不同族群推出多元價位與服務內容,讓年輕族群與高端旅客都能各取所需。
徐佳青強調,臺灣的觀光不只是看風景,也可以結合其他優勢。她分享近年觀察,來臺參加商業展覽或洽談業務的商旅人士的規模逐年增加,而臺灣的高品質醫療與健檢方案也頗受東南亞旅客注目,若能針對這兩類客群推廣延伸行程,讓他們願意多停留一至兩天,參觀文化景點、體驗地方特色,不僅能達成原本的商務及醫療需求,也能順道旅行、休養,提升旅遊附加價值。
交流座談中,來自南非的僑務顧問莊壯謀分享心得,此次行程參訪原民會的經驗顛覆他對原住民文化推廣的既有印象,原民會的推廣方式已經不只是跳山地舞或穿傳統服飾,而是盡可能呈現各個族群的文化特色。他也指出,南非同樣擁有12個族群和12種語言,文化多元且互動頻繁,故也期盼臺灣以南島文化發源地為立足點,與國際不同族群交流,共同推廣獨特的國家文化。此外,他建議臺灣觀光業者將優惠留給本地居民,另提高對外國旅客的收費,並強調應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觀光產品,而非過度依賴Hello Kitty、迪士尼等外來品牌。
座談尾聲,徐佳青強調政策推動與資源配置需要兼顧實際需求,並呼籲民間與官方共同合作,精準規劃觀光產品與服務,確保國際旅客能完整體驗臺灣的獨特文化、人文特色與自然景觀。她也分享,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地方創生計畫」也是觀光發展的一環,旨在透過輔導年輕人返鄉創業,結合在地文化與產業,不僅可以振興地方,也能形成多元觀光亮點。
「觀光產業需要更精準且長期的規劃與落實,也需要與國際市場保持接軌。」徐佳青期盼,透過適度的海外行銷吸引國際旅客,她並呼籲海外僑臺商持續協助推廣臺灣觀光,將臺灣的多樣魅力介紹給世界。
本次參訪團以推展臺灣原住民文化觀光為重點,分別在花蓮及臺北舉辦一場亮點座談會,由副委員長李妍慧主持,邀請中央相關部會、各縣市政府(含離島)與民間公協會等推廣觀光單位ㄧ起交流意見與經驗分享,並前往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及原住民委員會拜會,參訪臺灣東部及北部新興觀光亮點,出席商機媒合洽談會,最後一天參加2025年ITF臺北國際旅展後結束本次參訪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