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玻璃工藝前進日本!「寄光片嶼」即日起富山市玻璃美術館開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08 16:05:29)《寄光片嶼-臺灣意象玻璃工藝展》今(8)日於日本富山市玻璃美術館揭幕,由新竹市文化局副局長李欣耀代表出席。文化局表示,此為台灣玻璃工藝首次於該館展出,展品集結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的20件典藏作品,與10位藝術家的作品,精彩展現台灣多元文化與玻璃藝術創作。
開幕式現場氣氛熱烈,多位日本當地玻璃藝術家親自蒞臨,包括前富山市玻璃美術館館長 渋谷良治,富山玻璃造型研究所所長 本鄉仁 及藝術家小曽川瑠那、渡辺愛、輪島明子、田部寬之、松尾里奈,還有台灣玻璃工藝家林邑龍等人,象徵台日深厚情誼。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新竹市擁有台灣最悠久的玻璃產業歷史,從工業製造走向工藝創作,玻璃不僅是產業象徵,更是城市文化記憶的重要亮點。新竹市政府在1995年辦理國際玻璃藝術節;1999年成立玻璃工藝博物館,致力於推動玻璃工藝及藝術典藏、教育與展覽工作;並鼓勵藝術家投入創新實踐,延續玻璃工藝的發展動能。
邱代理市長說,台灣與日本因地理位置相近,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玻璃工藝交流亦甚密切,有多位日本玻璃藝術家曾在玻工館辧理展覽或受邀參加玻璃藝術節,讓台灣民眾欣賞日本玻璃藝術的創新思維與精湛技法。為讓日本民眾有機會認識台灣的玻璃藝術,今年特別在富山市玻璃美術館展出,並邀請清華大學教蕭銘芚教授以「台灣意象」為主題策展。期盼此次展出可做為台日工藝及藝術交流的新起點,未來能有更多的合作機會與對話空間。
文化局副局長李欣耀致詞表示,很榮幸來到富山市這座美麗及以玻璃藝術聞名的城市,尤其今天來到隈研吾大師設計的玻璃美術館,從一系列的軟硬體規劃及主題展陳中,更可以感受到富山市深厚的玻璃藝術發展能量。
李副局長補充說明,歷史上,富山因製藥業的興盛而順勢發展出玻璃製造產業,進而再提升轉化成為舉世聞名的玻璃藝術創作重鎮。相似的,新竹市也是以玻璃聞名,因天然瓦斯的發現與研究而從玻璃試管及儀器領域中培育出不少玻璃創作人才,也進而開展出1970至80年代傲視全球的聖誕燈泡製作產業,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近年新竹的玻璃產業,也必須自我超越,朝著工藝及藝術等高附加價值領域發展。
策展人教授蕭銘芚指出,此次展出作品皆以台灣為主題,藝術家運用各種玻璃技法呈現豐富的文化及獨特的風土民情。不僅展現台灣玻璃的多元創作技法,也體現藝術家對土地與文化的感知與轉譯。從蘭嶼的拼板舟、桐花、米粉、歷史城牆到山海意象,皆展現台灣文化在玻璃光影中的流動與延續。
文化局說明,展覽分為「在地風情」、「特色景物」及「當代藝術」三個展區。其中「在地風情」呈現新竹在地文化,邵尊漢的〈歷史的石磚城之一〉以玻璃鑄造呈現新竹東門城的建築細節,並結合書籍象徵知識與歷史的累積,向竹塹建城一百七十週年致意。許源榮的〈風城米粉情〉運用拉絲技法,細緻重現米粉絲線般的質感,將在地飲食文化轉化為富有溫度的藝術語言。
「特色景物」則展出台灣自然及人文特色,施英輝的〈蘭嶼的拼板舟〉運用鑲嵌技法再現原住民文化中的航海意象;蕭銘芚的〈客桐吹雪美不勝收〉則以釉藥轉印與烤彎技術描繪桐花飄落的景致,表現出客家文化的詩意風情。
「當代藝術」主題則聚焦創作者對社會、信仰與心理狀態的關注。丁右尉的〈穿孔〉以吹製與鑄造技法形塑社會結構下的壓力與裂痕,反映現代人面對體制的心理處境;鍾錦堂的〈慈悲之心〉則透過噴砂技術與象徵性符號,傳遞對人性與生命的體察與悲憫。兩件作品皆展現玻璃作為當代表現媒材的精神深度。
文心局補充,來自新竹玻璃藝術家林瑤農、林邑龍、林佑駿父子三人同時也在另一展間辦理「Born from Fire-父子のガラス芸術の传承」展出20件作品。作品的風格融合了東方形象和現代美學,表達了玻璃在火焰中鍛造,在情感中繼承的藝術生命力
《寄光片嶼-臺灣意象玻璃工藝展》即日起至11月18日,於富山市玻璃美術館ギャラリー1展出,誠摯邀請富山地區民眾與藝術愛好者前來觀展,感受台灣玻璃工藝的文化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