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訊息
楠西鹿陶洋宗祠修復動工 文化資產加速重生
發稿時間:2025/11/15 13:43:3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15 13:43:37)臺南市楠西區歷史建築鹿陶洋江家宗祠及聚落建築群鹿陶洋江家聚落,於今年1月21日地震中嚴重受損,宗祠與聚落內多棟建築結構龜裂、屋瓦滑落,居住安全受威脅。為保存珍貴聚落文化資產,並回應居民迫切需求,「114年0121地震楠西區鹿陶洋江家古厝震損復建計畫」已於今(114)年10月時正式啟動分批辦理復建工程。
市長黃偉哲表示,本次計畫總經費1.5億元,經市府積極爭取,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各補助7,500萬元,全額挹注修復所需經費。工程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進行專業輔導,並由江家祭祀公業協助聚落內受災戶辦理發包與施工事宜,展現中央與地方、民間攜手守護文化資產的決心。
地震發生後,市府即刻投入500萬元災準金,已於114年1月29日完成鋼骨支撐與帆布覆蓋,避免建築物進一步惡化。後續修復計畫依迫切性及居住需求分批推動。第一批25戶(27棟)修復設計已於6月核定,並在7月召開施工說明會後,陸續完成簽約,並於10月起各棟陸續開工展開修復;第二批設計圖說已於11月完成核定,後續將循第一批執行模式於今年底完成發包作業。
文資處表示,本次復建計畫不僅是災後重建,更是延續鹿陶洋聚落文化記憶的重要契機。工程將以「先急後緩」為原則,預計115年底完成第一批修復,其餘戶數則陸續於117年底前完成。聚落周邊隨著修復推動,可望形成具教育、文化、觀光價值的在地特色場域,讓鹿陶洋江家聚落再次成為傳承家族歷史與凝聚社群情感的重要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