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社規師的第四堂課登場 邱臣遠代理市長:落實社區願景與創生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22 11:34:57)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日前進行第四堂課,課程以「從提案設計到友善空間:計畫書撰寫實務 × 性別議題思考」為主題,帶領學員從提案邏輯、計畫架構到議題導入,重新理解提案的核心精神,並強化學員將社區願景轉化為具體行動的能力。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竹市社區規劃師制度多年來持續深化社區參與與地方治理,其核心正是延續市長高虹安倡議的「以人為本」政策方向,落實「宜居永續」、「幸福友善」城市願景。邱代理市長指出,社區提案不只是文件撰寫,更代表著一個社區如何看見自身需求、凝聚共識並打造更友善的生活空間。透過系統性的提案訓練以及性別議題導入,能協助學員在規劃初期就掌握使用者需求,讓社區改造更貼近生活。
都發處說明,課程第一部分從「閱讀提案簡章」開始,協助學員理解評選邏輯、目標設定與工作架構,並透過段落演練練習撰寫社區問題診斷、改善策略、空間配置與預算概念等內容,使學員將提案從格式轉化為「面對真實社區需求的工具」。
此外,今(114)年的課程首度導入AI工具應用,講師示範如何利用AI進行資料統整、架構梳理、草稿生成與方案比較,協助學員更有效率地形成提案雛形。有多位學員在操作後皆給予良好反饋,認為AI能協助自身更快看見問題與方向。
都發處指出,課程第二部分聚焦「性別與空間」議題,從國內外案例探討性別如何影響行走路徑、空間安全感與公共空間使用。講師強調,「性別友善不是額外附加的,而是讓更多人安心使用空間的關鍵視角。」從照明配置、廁所分區、步道可近性到活動安全,每一項細節都可能是阻礙某些族群的障礙,也可以是讓更多人願意使用空間的友善元素。
同時,講師也透過課程提問與社區個案檢視,協助學員重新檢查自己的提案是否忽略了特定族群需求,若要導入性別友善,該從哪些空間細節與制度面著手。
都發處指出,提案能力不僅是技術,更是將社區觀察、居民需求與空間願景轉化為具體行動的能力。透過課程協助學員重新理解「提案到底在說什麼」,也奠定接下來提案成形階段的基礎。隨著課程推進,每一個社區的故事都將更加清晰,而社區規劃師團隊也將持續陪伴,讓每一份提案更貼近人、更貼近生活,呈現出「社區真正的可能」。
都發處補充,今年度社區規劃師計畫以「打造空間,長出關係」為主軸,課程結構分為「學習、實作、行動」三階段,自上(10)月31日起至12月13日共規劃7場課程,開放市民報名參與。有關114年社區規劃師更多活動資訊請搜尋「新竹市社區規劃師同學窩」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ccplanner/),邀請市民朋友一起在生活中實踐地方創生,讓關係在空間裡生根茁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