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顏與鐵窗花

發稿時間:2020/10/02
老屋顏與鐵窗花
老屋顏與鐵窗花
作者|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9/30

  掀起全台老屋熱的兩人團隊「老屋顏」,多年展開老厝巡禮,致力深入挖掘、蒐集美麗的建築元素。從民間仕紳宅邸到各地老街洋樓、街屋,老屋顏漫步走訪,不僅經常發現各式鐵窗花的蹤跡,而且鐵窗花的主題包羅萬象,每一道線條、圖案、色彩、紋飾都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與時代色彩。鐵窗花所揭露的不僅僅是不為人知的民居故事與匠人手藝,也同時細數台灣現代建築與建材演進的歷史,並記錄下日治到戰後重建起飛半世紀台灣街道風景。

文章節錄

《老屋顏與鐵窗花:被遺忘的「台灣元素」——承載台灣傳統文化、世代歷史、民居生活的人情風景》

為什麼鐵窗花消失了?

  對比鐵窗花曾在各處被大量使用的盛況,如今大城市中已經不易找到鐵窗花了。而鐵窗花在台灣逐漸消失的過程,換個角度來看就是一段台灣現代建築與建材演進的歷史。1980 年代末期開始流行的不鏽鋼,一掃老鐵窗花易生鏽、需要常油漆的缺點;許多安裝屋齡約二十年左右的房子,也趁著進行立面磁磚脫落與水泥老化等保養工程時,一併將黑鐵鐵窗更換為不鏽鋼材質。不鏽鋼門窗大多採水平垂直的柵格框架,線條間直接焊接固定,不易於不鏽鋼條上施以手工扭轉、凹折等加工,因此很少見到如舊鐵窗時代豐富的圖案呈現。在當年搶快求新的進步社會腳步催趕下,不鏽鋼鐵窗在防盜與保養功能上大幅提升,施工也簡便快速,在民間相當受歡迎。

  1998 年都市更新立法,以及遭遇九二一震災的房屋重建,各縣市加快推動都市更新腳步,台灣的民居與街道建築風貌又再一次翻新,樓層數更高、量體更大,新建大廈主打現代設計,各種新研發的保全與警報設施功能,讓小偷再也難以從高樓窗戶進入住宅。因此,以防盜為主要功能的鐵窗自然而然從建築中遭到淘汰,除了大樓圍牆與住戶因隱私所加設的開放欄柵,鐵窗花老屋的時代在建築史上可說走到了尾聲。

  除了建材演進造成鐵窗使用生態改變,一般人對鐵窗的負面觀感也是鐵窗花逐漸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人公開撻伐「都市鐵牢」醜化市景;然而,我們在全台各地蒐集到的各式老鐵窗花,證明了鐵窗花才是呈現台灣老屋美感的重要元素。反而是到了現代,才成為牢籠般單調的鐵窗欄柵。文學作品以「鐵窗人生」形容受刑人的牢獄生活,並非意指住在裝設有鐵窗的家裡就像在坐牢;事實上,即便在現代的監獄裡也能見到美麗的鐵窗花。例如嘉義舊監獄的會客室中就有花朵造形的鐵窗花。

  另一個反對安裝鐵窗的聲音,則是對於急難時逃生的關切。不可諱言,鐵窗的確可能讓災難發生時多了一層阻礙,所以很多屋主會在鐵窗上預留插銷與逃生門,並定期檢查保養。儘管老屋上的鐵窗可能增加逃生難度,平時卻也是一家人的防盜屏障。其實防災、防盜措施做得再多仍難以萬全,更重要的或許在於鐵窗鐵門的防鏽保養、緊急開關定期防阻檢查,以及逃生路線的規畫淨空等事項。家家戶戶的防盜與逃生並非矛與盾,而是一種審慎權衡的關係。

  每個人都擁有追求居住環境樣貌的權利。老屋的拆遷有其原因,想保留再運用的人不少,但若拆除改建後能延長建築生命,提升居住品質,那麼一般民居要改建又有何不可呢?遇到因房屋改建須拆除舊鐵窗花的情況,身為局外人的我們雖備感可惜,也只能期盼屋主在不影響居住安全與逃生下,盡量留存下獨具特色的鐵窗花。而將原屋拆除的鐵窗花改造為室內隔間,或是新傢俱的構件,也將是持續記錄這半世紀台灣好故事的重要媒介。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