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家族

發稿時間:2025/05/02
鐵道家族
鐵道家族
作者|黃皙暎
譯者|盧鴻金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5/04/29

《鐵道家族》是韓國文學大家黃皙暎構思三十年小說,貫穿朝鮮半島百年歷史,作者黃皙暎以魔幻寫實連結過去與現在,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鮮活的說故事方式,引領我們搭上歷史的列車,進入熙來攘往的民眾生活世界。黃皙暎記錄這列從日本殖民時期奔馳至二十一世紀的火車上,容易在高速中被甩落的普通勞動者的臉孔,以及曾經連結朝鮮半島,如今卻南北分斷的鐵道。

內容節錄

《鐵道家族》

從京城出發的火車到達的終點就是仁川。如果沒有大海,火車會繼續向前奔馳。李百萬來到仁川後,在日本旅館工作、搭伙兩個月,覺得沒有什麼意思。有一天他去碼頭,在漁船靠港喧鬧之際,有一個日本人向漁民大聲嚷嚷。漁夫們用朝鮮話罵說那傢伙在說什麼,路過的李百萬告訴他們:

「他在問那些魚要不要賣?」

「你告訴他,這些是論箱賣的,如果只要買一兩條,讓他們去魚店買。」

李百萬照原話告訴那日本人,他高興地表示要買兩箱。仔細一看,魚是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游上臨津江的河豚。在李百萬他們村子,每到這個季節,村民們就會到月串以及流道去捕撈河豚。因為是當季才有的魚,所以河豚的價格昂貴,漁民們只要切一條來做生魚片吃的時候,渾身都會發抖。他們覺得這條魚如果賣出去,能拿到多少錢啊,自己怎麽能吃?那日本人當場用現金買了兩箱,雖然沒有人要求,但李百萬自己就扛起了魚箱。少年李百萬這時已經知道日本人特別喜歡河豚,十三歲少年扛起兩箱魚,身體微微有些晃動。那日本人搖了搖頭,把一箱魚夾在自己的腰間,簡單地說了一句:

「我會付你工錢,你跟我來。」

李百萬跟在他後面,去到離碼頭不遠的碾米廠。他們剛走到那裡,日本職員和工人就蜂擁而至,打開箱子之後,開始歡呼起來。

「今天要狂飲一番了!」

「原來這就是俗稱大海豬肉的貴重物品啊。」

那日本人招了招手,叫搬運箱子的李百萬過去,然後掏出幾枚銅板。這幾個錢雖然夠買五個糖餅吃,但少年搖著頭,沒有收下。日本人皺著眉頭低聲説道:

「怎麽?還想要更多啊?」

李百萬説道:

「不是,我想在這裡工作。」

那日本人再三上下打量少年。

「怎麽想到要在這裡工作?」

李百萬想了一下回答道:

「我想學技術。」

日本人微微一笑説道:

「那你得見習幾年,在你學成之前可是沒有酬勞的哦!」

「好,我會好好學的。」

「你叫什麽名字?」

李百萬爽快地回答:

「我叫李百萬。」

他又用日語說「二百萬」,周圍的職員都大笑起來。

李百萬還說了自己來自江華島,以及過去在京城麻浦的日本商店做過店員助理的事情。就這樣,在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幫助之下,他在吉田碾米廠找到工作。剛開始的時候,他作為各類技工的助手,負責管理工具箱、打油、收緊、擦拭的粗活,在碾米工作忙碌的時候,他也會去幫助需要的人。他在工廠裡吃住,不到幾個月,大家都會想找他。無論是誰,如果發現他不在,都會抱怨說為什麼在忙碌的時候要讓他去跑腿。吉田碾米廠設有機械製造和技術班,修理、製作磨損的零件或皮帶,許多臺發動機也必須隨時檢查。由於每道工序的機械裝置都略有不同,所以規模雖然比麵粉廠小,但它是普通磨坊無法比擬的現代設備工廠。聚集到仁川港的白米全部由聚集在這裡的十多家碾米廠處理,吉田碾米廠是其中屈指可數的大型工廠。李百萬在這裡學了三年車床,他的手藝精巧,也能製作一些細小的零件。有一天,等同於他的技術師傅的中村先生要離開碾米廠之前,請他去中餐館吃烏龍麵。中村向坐在他對面的李百萬說道:

「我這次會跳槽到京仁鐵路車床部工作,你這手藝在日本職員中也是少有的,想不想跟我走?」

李百萬從以前就對火車一見鍾情,所以當天就去找吉田社長說明了要離職的事情。社長感到十分遺憾,還説原本想讓他去內地留學,學習技術,最後還給了他離職金。雖然李百萬不是正式職員,只是預備雇員,但他就像古代書生考上科舉一樣得意洋洋。離職之後,他覺得當務之急是掌握火車頭的結構和發動機的原理。他下班後沒有回到住處,而是跑進工廠,研究那些有待修理而進到工廠的火車頭,他四處摸索,用眼睛和雙手熟悉機械。中村先生說,大部分的火車頭都是美國製造的,因此由經驗豐富、受過教育的技術人員負責工廠火車頭的維修,我們則致力於車輛的製造和生產。

李百萬十八歲那年娶了朱安鹽田工人的女兒,她身上總是帶著泥灘的味道。身材高大、聲音洪亮的她在生下了一鐵兩年後又生下二鐵,她把兩個兒子照顧得很好。李百萬成為鐵道局的正式雇員是在成為預備員工的五年後,當時他也在永登浦工廠安頓下來。李百萬的妻子朱安媳婦從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後就開始發胖。李百萬成為正式雇員後,妻子不知怎的,就算吃了東西還是覺得肚子空蕩蕩的。他去工廠上班後,妻子經常會連做兩頓午飯吃。李百萬加班的某一天晚上,妻子煮完一袋地瓜,趁熱吃了幾個,深夜醒來之後又吃了二十多個涼地瓜,她說地瓜漲到喉嚨,連連拍著胸脯,咕嚕咕嚕地喝下涼水,然後往後倒下。李百萬回來時,朱安媳婦張著嘴,雙腿跨在門檻上,身體呈大字形倒下。孩子們突然失去了母親。後來唯一的妹妹莫音說,雖然不知道嫂嫂經常覺得饑餓的病是怎麽發生的,但可能是因為李百萬從未溫柔地疼愛妻子,她感到孤獨所致。李百萬根本聽不懂這話是什麼意思。李莫音起初為了想進紡織工廠工作而來到永登浦的二哥家,但一直沒有出嫁,直到超過適婚年齡之後,還是一直照顧一鐵、二鐵和哥哥他們全家人。李莫音原本看起來好像不會嫁人,但直到上了年紀才和一個木匠結婚。李百萬之所以對瑣碎的金屬工藝產生興趣,也許是因為他很早就失去妻子,獨自生活了一輩子之故。

「鐵路是用朝鮮百姓的血淚修築的。」

李百萬經常對孫子李智山如此說道。他十六歲時以見習雇員的身分跟隨日本技術人員進入京仁鐵路工廠工作,這幾乎是奇蹟般的幸運,但也是因為他天生擁有與眾不同的機械手藝所致。那年夏天韓、日合併,國家完全被日本併吞。京仁線和京釜線早已開通,湖南線在他開始工作的那一年動工,隔年鴨綠江鐵橋架起,將朝鮮和滿洲連接在一起。他記得在長子一鐵出生的前一年,湖南線和京元線也為之開通。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