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1計畫50週年 7大重點看懂登月的過去與未來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壯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表面的人類,並留下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一大步」,開啟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步。50年前,人類如何達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為什麼50年後還有許多國家搶著登月?

美蘇冷戰促成登月

1957年,蘇聯搶先發射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掀起美國與蘇聯間的太空競賽。1961年,蘇聯實現了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讓美國備感壓力。隔年,美國總統甘迺迪發表知名演講,宣布將在10年內送人類上月球。而後NASA投入大量資源,實施阿波羅登月計畫,約有40萬人參與,成本達250億美元,約相當於今天的2000億美元。

登月前的緊張20分鐘

1969年7月16日,美國執行阿波羅11號計畫,搭載3名太空人升空。頭4天的奔月之旅一切順利,不料登月小艇準備降落月表的20分鐘前,警鈴突然大作,地面中心和太空船內空氣頓時凝結。任務指揮官阿姆斯壯意識到登月小艇速度過快,立刻改成手動駕駛,在燃料用盡前成功降落。隨後,他和太空人艾德林先後踏上月球,在登月艙外待了2個多小時。NASA估計,當天全球約有6.5億人收看登月實況轉播。

延伸閱讀

登月留下的科技遺產

NASA在1972年宣布停止阿波羅計畫前,共登月6次,送12名太空人站上月球表面。阿波羅任務不僅重塑人類對月球和整個太陽系的認識,也大幅促進科技發展。NASA統計,登月運用的技術至少催生了超過2000項衍生產品,包括石英鐘、心臟去顫器、冷凍乾燥食品、耐火布料、GPS等,為地球人的日常生活帶來重大改變。

登月陰謀論仍陰魂不散

直到今天,仍有人相信登月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NASA提出多項登月證據反駁,包括月表帶回的岩石與地球上的岩石截然不同、NASA月球軌道探測器曾拍到任務留下的殘骸與蹤跡等,但陰謀論仍陰魂不散。NASA前首席歷史學家表示,根據民調,美國約有5至6%的民眾認為登月造假。在俄羅斯,甚至有超過半數民眾拒絕相信美國搶得登月頭香。

延伸閱讀

登月熱潮再現 多國爭當太空強權

近年國際間又掀起了登月熱潮。繼蘇聯1976年發射月球計畫最後一個探測器「月球24號」後,中國2013年把嫦娥三號探測器送上月球,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全球第3個成功登月的國家。今年1月,中國的嫦娥四號首度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探勘,加大了中國成為世界太空強權的野心。以色列與印度今年也先後挑戰成為全球第4個登月國,但皆未成功。

延伸閱讀

為什麼搶著登月?

為什麼各國開始競相登月?紐約時報指出,這是因為科學家在月表上發現了冰。這不僅是潛在的飲用水源,也可用來分解出氫氣和氧氣,供太空人呼吸或作為火箭燃料。這麼一來,月球或月球軌道上的太空站,就可以作為前往宇宙其他地方的補給加油站。此外,月球表面也可能存有黃金、鉑和稀土金屬等可被開發利用的珍貴資源。

延伸閱讀

美國下一步:2024重返月球

NASA5月公布第二個登月任務:阿提米絲計畫,預計2024年重返月球。在希臘神話中,阿提米絲是阿波羅的孿生姊姊,也是月亮女神。NASA承諾會讓一名女太空人加入任務,首次把女性送上月球表面。NASA也計劃在月球軌道上建造太空站,做為登月及未來前往火星任務的中轉站。不過,由於登月火箭「太空發射系統」研發出現問題,許多專家和國會議員擔心NASA無法在2024年期限前完成任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