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語言之妙 牽動思維

2012/11/28 11:4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世上沒有哪一種語言像中文這麼生動活潑,每添加一字就改變了意思,例如先說出「天」,腦海中浮現白雲,再說「花」,白雲成了滿臉痘子,等再說「板」時,又完全不同。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語言是個奇妙的東西,人腦發明了語言,語言又回過頭來影響大腦的認知,在語言學上,這叫「語言相對論」(Whorfian hypothesis)。

人因環境的需求,發明了許多在這環境中所需的字詞,這些語詞又回過頭增加了大腦對環境的敏感,如愛斯基摩人有許多名詞來形容各種不同情況的雪,濕雪、乾雪、暴風夾的雪……,這些名詞又加深了他們對雪的敏感度。中國人重視親族關係,對父系的親戚和母系的親戚有不同的稱呼語詞,使我們對叔叔和舅舅的親疏感覺不一樣。

最近有個來台學中文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學生,愁眉苦臉的來找我說,中文實在太難學了。他知道「無」就是「不」的意思,但為什麼他把「我不常看到他」說成「我無常看到他」就不可以?他也對同樣都是四隻腳的動物,偏偏要一頭牛、一匹馬、一隻羊,量詞使他頭痛不已。

其實量詞的正確運用是我們判斷這個人中文有多好的標準,因為它的學習是個內隱的學習,是從生活中聽大人講話,不知不覺中學來的。我們的大腦有綜合歸納的本性,在聽多了各種量詞後,我們的大腦就歸納出一個原則:長而軟叫「條」,長而硬叫「根」,短而硬叫「顆」,短而軟叫「粒」,薄而扁叫「張」……,這個內隱(即自己講不出來,但是會用)的知識是有實驗證據的,我有一個學生的碩士論文就是利用電腦去找出隱藏在人們心中的這些潛在規則。

我告訴這個學生,世界上沒有哪一種語言像中文這麼生動活潑,每添加一個字就改變了它原來的意思,例如先說出一個字「天」,對方腦海中馬上浮現白雲,再出現「花」,他就得把藍天白雲改為滿臉的痘子,等再出現「板」時,他就討饒了,因為「天花」和「天花板」是個完全無法聯結的影像。中國字也不能隨便省略,「地理老師」跟「地理師」是完全不同的職業。

他聽了哈哈大笑,告訴我網路在流傳一個很有趣的故事:complete和finish在字典上都是「完成」的意思,但是兩者隱含的意義不同:他說,When you marry the right woman, you are COMPLETE.(你娶對了妻子,人生就圓滿了)But when you marry the wrong woman, you are FINISHED.(但是假如你娶錯了人,你就完了)And when the right one catches you with the wrong one, you are COMPLETELY FINISHED.(假如你妻子逮到你跟小三在一起,你就完全完了),一個好的例子馬上區分二個字的高下。

我們中國是用猜謎的方式來推測這個人對文字的掌握,會猜謎的人,文字在他腦海中像個四通八達的公路,轉換的非常快。有些謎更因時事而令人拍案叫絕,如「港澳的窮人」,打論語一句,謎底是「貧賤不能移」,對照97年香港回歸時的風氣,這真是一個絕妙的好謎。

文字的運作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水準,我告訴這孩子,再學兩年你就會愛上中文了。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