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試核 國際莫可奈何
北韓核試可能迫使南韓和日本加速武裝,包括也走上發展核武的道路。西方國家也擔心,北韓不顧一切追求核武,國際莫可奈何,這一切看在伊朗眼裡,會有什麼樣的啟示。
文/陳正杰 (中央社主任編輯)
藉著2月12日的核子測試,北韓再次證明,它就是要取得核武。美國、中國大陸、聯合國,全都拿它沒轍。
北韓是個與世隔絕、民生凋蔽的國家。它的2,400多萬人口,要靠中國大陸接濟才不致挨餓。平壤政府為何寧要核子不要褲子?這可從短期和長期因素來說。
首先,北韓前一位領導人金正日在2011年12月17日病逝,三子金正恩在相當突然的情況下接下棒子,當時還未滿30歲。在權力的過渡期,金正恩為了穩固地位,選擇繼續發展核武的強硬路線。北韓在金正日死後與外界關係可能改善的希望,也因此破滅。
就在核試之前兩個月,北韓以發射衛星為名試射長程火箭,聯合國在1月22日通過譴責的決議案,中國大陸也投下贊成票,但金正恩不為所動。
北韓發展核武更宏觀的目的,在於取得「非對稱性」的優勢。北韓據稱有110萬大軍,員額排名世界第四,但在高科技的時代,北韓軍隊面對美國甚至南韓,未必管用,因此,以相對低廉的代價發展核武以及能用來投射這個武器的載具(飛彈),對北韓十分重要。
20年前,北韓一度看似願意放棄核武計畫,但如今以乎不可能回頭。美國為了避免朝鮮半島核武化,試過各種方法,但無一奏效:柯林頓政府的國務卿歐布萊特女士曾造訪平壤,小布希政府與中國大陸政府聯手推動「六方會談」,甚至願意提供不進犯北韓的安全承諾,但北韓在2009年退出之後,歐巴馬政府持強硬態度,空等北韓回到談判桌。
聯合國的制裁與決議案,也沒什麼用處。北韓為何不能發射火箭?因為聯合國分別在2006和2009年通過決議案,禁止北韓使用彈道飛彈技術。結果呢?北韓在去年12月不顧聯合國和國際社會成員警告「發射衛星」時,就運用這個技術。聯合國的回應:再通過決議案加以譴責。
就朝鮮半島本身來說,南韓總統李明博的保守派政府在過去五年一改前任總統盧武鉉的立場,不給平壤好臉色。在這期間,南韓天安號護衛艦在2010年3月遭北韓魚雷擊沉,同年11月,再發生南韓延坪島遭到北韓砲擊的事件,也使得雙方關係難以轉圜。
李明博已經任滿,朴槿惠在2月25日繼任。她跟李明博同屬大國家黨,但外界分析認為,北韓在她上任之前進行核試,而不是在她就任後採取這個行動,意味兩韓關係還是有改善的空間,前提是雙方領導人具有讓僵局緩和的政治意願。
但無論如何,看來北韓都不會放棄發展核武這條路。
大家都知道,中國大陸是北韓在全世界僅剩的朋友,至少是唯一重要的朋友。北韓的貿易和外援主要依靠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是北韓的最大貿易伙伴;有機構估計,北韓有80%的消費性產品和45%的糧食來自中國大陸。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專家史奈德(Scott Snyder)說,中國大陸對北韓出口金額在2008年達到20億美元(約新台幣592.7億元),北韓對中國大陸出口額為7億5,000萬美元,主要是煤和鐵。部分專家認為,中國大陸把12億多美元的逆差當做送給北韓的補貼,因為北韓沒法借錢來支應。
中國大陸也對北韓提供直接援助。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的報告,外界相信大陸的糧食援助是送到北韓軍方手中,跟世界糧食計畫提供給百姓的援助有所區隔。但中國大陸跟北韓的關係往往被高估。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