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正紀念堂轉型 討論轉型原則及園區新想像

2018/3/10 20:0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10日電)文化部為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舉行的願景工作坊今天舉行第7場,參與者提出轉型原則及未來園區定位方向,認為園區必須去威權化、增加親近性。

文化部今天在南海工作坊舉行「中正紀念堂轉型之社會討論計畫」第7場願景工作坊,20名參與者來自台北、苗栗、台南、台東等地,主要為教育及文史工作者。

首先發言的二二八關懷協會理事長潘信行,是受難者潘木枝的兒子。透過好幾個家庭小故事說明記憶中父親的慈愛形象,提到二二八事件後家庭破碎的錐心之痛,也希望去年12月通過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能具體落實。年紀近百歲、不便到場的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顧問陶士君先生,則以執行團隊事先採訪的影片,分享從軍歷程中對於前總統蔣介石的觀察及認識。

研究白色恐怖歷史的林邑軒分享說明了「轉型正義」所涉及的兩種「正義」觀點,包含主張以牙還牙的「應報式正義」,以及訴求透過溝通對話來創造社會和解的「修復式正義」。

台中科技大學講師陳凱劭則從建築史研究者的角度,說明社會政治的變動如何影響建築物的外觀、風格及結構,分享台北城的老地圖和中正紀念堂當初競圖的各項設計案,讓參與者瞭解今日所見的中正紀念堂如何產生。

文化部總結今天參與者的分組討論內容,方向是園區必須去威權化、增加親近性,要具備轉型正義教育功能,運用科技、藝術方式呈現過去民主及傷痕歷史,透過藝術裝置及文物檔案彰顯紀念對台灣民主有貢獻的前輩,讓多元立場並陳,成為台北市的城市意象。

此外,參與者也對於堂體、園區、草皮區、圍牆、夜間照明等提出建議,營造友善身障者的環境,增進民眾可親性及使用便利性,也提出人權教育是轉型正義的核心基礎,尤其要透過學校教育讓學生認識歷史及人權民主自由的價值。

文化部表示,目前的7場願景工作坊,總計有約600人次報名,實際參與者為142人。各場次願景工作坊對於轉型方向雖然並未產出共同結論,不同立場者也表達各自的立場,然而透過每一次工作坊的引領,確實逐步啟動社會對話,打開對話的可能性及對於願景的想像。

文化部希望透過一連串社會討論計畫做為觸媒,讓各界對於相關議題能深度討論,目前正研議到台灣的中、南、東部加開願景工作坊場次。文化部強調,所有民眾多元意見都將作為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參考依據,進一步修訂「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的轉型法案。(編輯:劉政權)10703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