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基因轉殖螢光魚技術領先全球

2014/6/4 15:4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4日電)台灣素有養殖王國美稱,基因轉殖中大型螢光觀賞魚的技術更是領先全球,但受限各部會對基因轉殖仍有疑慮,目前研究成果雖已得到國內專利及國際肯定,卻無法商品化。

科技部今天發表由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臨海研究站副研究員陳志毅與芝林企業有限公司,有關台灣研發基因轉殖螢光觀賞魚的技術成果。

台灣在2003年研發出世界唯一的小型螢光魚,榮登當年Time雜誌全世界最酷的40樣商品之一;不過受限國內外基改法規,目前無法出口,僅能在國內販售。

為開發創新觀賞魚,陳志毅所領導的實驗室自2010年起研發「中大型螢光觀賞魚」,以吳郭魚為啟動子(promoters)當火車頭,採用水母(綠)及珊瑚(紅)的螢光蛋白,並配合使用跳躍子系統增加轉殖系統增加效率。

陳志毅說,目前已研發出2種魚種、5種顏色(紅、綠、粉紅等)的「中型螢光觀賞魚」,由於台灣轉殖技術優異,可整條魚顯示螢光,較國際僅能單點顯色,技術約領先7年。

他表示,如九間菠蘿魚種,市面上每條僅售新台幣20元左右,但經過轉殖成為螢光九間菠蘿後,附加價值馬上躍升數倍,如有特殊花色,據業者表示,每條螢光九間菠蘿甚至叫價8萬元以上。

陳志毅指出,統計台灣目前可經由人工繁殖的觀賞魚已達370種以上,全球觀賞魚貿易總額約50億美元,台灣每年觀賞魚出口產值約達新台幣1億元。

未來加上水族產業消費形態,將由傳統蓄養觀賞,改為提升融合美學及庭園造景觀念,基因轉殖螢光觀賞魚產業大可有為。

不過,科技部次長錢宗良表示,受限各部會對基因轉殖仍有疑慮及法規限制,目前正由科技會報研議相關政策中。

他說,基因轉殖技術不但可以應用於觀賞魚,更富含教育涵意,未來也會和文化部共商中大型螢光觀賞魚的文創商品。10306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