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德國推綠能屋頂 首重安全與代價

2017/11/16 20:26(11/16 20:4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16日電)德國是全球公認的綠能大國,全國目前擁有160萬座發電設備,而且超過一半是家戶屋頂裝置的太陽能板,每年到了夏天中午,太陽能就成了電力供應的主力。

德國大規模利用太陽能發電的經驗將近20年,回顧德國經驗,有兩點特別值得台灣借鏡。

首先是安全。太陽能板長期暴露在外,暴風、火災、下雪都會造成損壞,像是近期歐陸中部飽受暴風吹襲,陣風時速超過150公里,全國各地都傳出太陽能板被吹落的災情。

因此,在德國,打算安裝太陽能板的民眾和機關,除了找有經驗的廠商,確保施工品質外,一般來說也會投保。畢竟,躉購價保證年限是20年,也就是說太陽能板至少要耐用20年,20年都能發電和賣電,投資能回收而且有穩定的收益,民眾才願意投資。

從德國經驗來看,台灣多地震和颱風,屋頂又經常有違建,政府對太陽能裝備的安全是否有嚴謹規範,以及保險公司是否願意投入施工及設備品質的檢驗,將承保範圍擴大到天災,都將影響到民眾參與發電的意願。

其次,太陽能發電雖然能減少化石燃料的進口,進而降低碳排,卻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德國在2000年開始實施躉購制度,當時電商用一度電台幣20元的價格,向用屋頂發電的民眾買電,短短幾年內,成功培植出領先各國的太陽能產業。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電效率的提升,法定的躉購價逐年調低,以減少社會大眾的負擔。目前,屋頂型太陽能發電的躉購價只有每度台幣4元,地面型的大面積土地開放競標後,甚至只剩下2.5元。

德國這套被台灣與世界各國仿效的躉購制度,特點是20年的超長年限,以及由政府出面保證的躉購價,能充分保障投資者權益;躉購價愈高,有屋頂的民眾或機關發電的意願就愈高,裝置量成長的速度就愈快。

但支付躉購價的錢終究是全民買單,而且時間長達20年,過高的躉購價會導致太陽能業者只顧享受補助而失去競爭力。以全民利益為優先的政府,有責任逐年降低躉購價,以刺激廠商投入研發,降低開發和生產成本,讓全民都能享受便宜的綠電。

因此,如何在新裝置量的建設目標、產業競爭力、民眾的參與發電、以及全民利益當中取得平衡,對台灣的決策者來說也將是一大考驗。10611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