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出遊別摘野菜 當心吃到毒菇

2016/2/3 11:25(2/3 12:5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3日電)民眾出遊順手採野菜,可能把毒物帶回。食藥署今天說,每年都會發生3到4件野菜中毒事件,尤以將綠褶菇誤認為雞肉絲菇,把姑婆芋誤認為芋頭為多,誤食會嘔吐、噁心、腹瀉等。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科長林旭陽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從民國99年到103年共發生16件採食不明野菜中毒事件,包含6件將綠褶菇誤認為白色食用菇、2件將姑婆芋誤認為芋頭,有1件將歐洲黃菀認成可食用的山茼蒿。

林旭陽說,綠褶菇菌蓋呈半球形,型態、色澤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類似,常被混淆。誤食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姑婆芋植株與芋頭相似,不過,姑婆芋葉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芋頭葉面則有絨毛,誤食姑婆芋會出現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有些患者會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

中、高海拔山區常見的歐洲黃菀,林旭陽表示,歐洲黃菀與山茼蒿同屬菊科,外觀非常類似,他乍看歐洲黃菀也會認為是山茼蒿,誤食會造成肝臟損害,嚴重則導致死亡。

食藥署提醒,許多有毒植物,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仍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一般民眾不是農友也不是專家,不要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因逞一時口腹之慾,造成身體健康無法挽回的傷害。

林旭陽表示,若民眾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10502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