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傳統觀念束縛 器捐靠託夢擲筊給信心

2017/5/28 17:44(5/28 18: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8日電)器捐風氣日盛,但許多人面對抉擇,仍會兩難。台大醫師郭庭均說,做出決定的家屬常很為難,沒有足夠支持,容易受非難,有些人必須靠「託夢」、「擲筊」才能堅定信心。

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等候器官移植的患者超過9000人,但每年大愛器官捐贈人數僅約200多人,兩者有明顯落差。

台大醫院器官勸募團隊有感器捐是好事,在一人生命殞落之際,因捐贈器官給其他患者,讓生命重新延續,籌劃2年推出「誰都可以偉大-請支持器官捐贈」微電影,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器捐,並願意投入。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庭均受訪時表示,很多人都知道器捐是一件好事,願意幫自己決定,但未必會去「行動」,在平時就簽好器捐同意書。往往都是事情發生了,只能留給家屬決定,家屬也很容易陷入掙扎。

郭庭均說,有些人會因宗教信仰,對器捐有迷思,如死後8小時不能動到遺體、也擔心摘了器官,遺體不完整、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應死後再挨刀;也有人擔心捐了眼角膜,死者沒有眼睛,「看不到回家的路」。

台大醫院器捐協調護理師鄒潔瑩表示,曾有一名先生落海死亡,生前就提到死後想器捐,但除了太太以外,家人都反對。太太為了完成先生心願,和家族對抗,但沒有好的支持系統,同意器捐、做好事反要承受輿論、家族壓力。

郭庭均說,有些家屬同意器捐,但內心還是不安,怕受質疑。曾有家屬在猶豫之際,夢到往者「託夢」,表明願意器捐才釋懷;也曾有患者家屬直接「擲筊」問亡者,求得「聖杯」才心安,也讓龐大家族願意點頭。

推動器捐困難多,跟台灣欠缺生死教育有關。郭庭均說,台灣人「不喜歡談死,卻不知道死亡可能很快就到」。年紀大的人怕談死觸霉頭,尤其如果有生病,更覺得「是不是要咒我死」;年輕者則覺得「離我太遠」而不想談。

郭庭均說,生跟死都是一個過程,「死亡也是下一個生命的開始」,傳統信仰覺得不能談死,看到有人辦喪事要把眼睛轉開,這只是加重對死亡的恐懼。

鄒潔瑩也說,不要忌諱談死亡,也可以找機會和家人聊死亡的課題,談死後的安排,預先做好準備,也可以避免死後留下遺憾或者還要家屬幫忙決定,陷入兩難的掙扎。10605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