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房市可能修正

2017/7/12 17:4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蔡靖妏、卞金峰台北12日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今天在政大開講,他表示這次來台有些感想,並非要警告台灣投資人風雨欲來,但房市上確實有修正的可能,原因是「需求面」較弱。

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觀察指出,高房價問題是多國家共有的困境,更牽涉到房產投資人的特定心態,政府難以扭轉,他說,台灣低生育率,以及成年後仍與父母同住,而不額外添購房產現象,致使台灣房市需求面較弱,資產價格確實有修正的可能。

席勒分析過去台股指出,1980年代台灣全民瘋「大家樂」、半導體產業起飛、外資登台、成交量放大,充斥著金融故事,也存在非理性繁榮。尤其1987年,亞洲市場年初時,本益比僅為16倍,至9月時即上衝至45倍,台股更是居高不下,緊接而來是股市崩盤,跌幅超過七成,對此,許多資深股民仍記憶猶新。

席勒在演講上分享新理論「敘事經濟學(NarrativeEconomics)」,「敘事」也就是金融市場上的故事,經過傳播發酵後,將影響人們的判斷與消費行為。他從人的心理、行為出發,探討與金融市場、經濟發展的關聯,奠定行為財務學的研究基礎,對無法用理性經濟學模型分析的重大經濟事件,提出解釋。

席勒強調「金融故事」(Narratives,包括媒體的過度吹捧)危害市場劇烈。他舉例,多數人記得1929年經濟大蕭條,卻忽略1920年也有一波市場下擺幅度更勝的經濟恐慌,這是因為1929大蕭條廣受報導、金融故事也暴增,反觀1920年金融故事少,這場金融災害也因此被遺忘。

席勒將故事傳播比喻成疾病傳染,援用Kermack–McKendrick於1927年所提流行病模型,將人對於某故事的認知分為SIR三階段,進而研究故事對於經融市場的影響力。

政大校長周行一說,台灣是個故事、謠言很多的社會,席勒第二度到政大演講,也藉此機會告訴政府如何解讀市場上的故事,進而創造故事,導引大家更積極消費和投資,以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啟發研究學者,了解故事傳播與消費者非理性行為的關連。

席勒教授曾獲得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等重要經濟學領域殊榮,亦被美國聯邦儲蓄系統經濟研究機構IDEAS評選為全世界影響力前100的經濟學家。

席勒著作《非理性繁榮》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投資人必讀的聖經」,精準預測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後來更多次於公開發言中,再次預言2007、2008年的金融海嘯,席勒也因此被遠見雜誌譽為「全球的經濟先知」。10607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