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基因編輯大躍進 美團隊修復致病突變

2017/8/3 11:44(8/3 12: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巴黎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今天表示,他們成功透過基因編輯技術修復人類早期胚胎DNA中的致病基因突變,朝無遺傳疾病的基因工程寶寶更邁進一步。

法新社報導,外部專家盛讚美國團隊,在可存活的胚胎上成功運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是了不起的技術成就,但也呼籲更深入辯論改變人類DNA引發的道德問題。

團隊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報告說,使用DNA攜帶一種心臟病致病突變的精子來製造胚胎,經基因編輯,58個胚胎之中,有42個變成不攜帶這種突變,比率略高於72%。

若精子或卵子之一攜帶這種基因突變,透過自然精卵結合形成的胚胎,有5成機率遺傳到突變,美國團隊基因編輯後的胚胎相較之下是一大進步。

研究共同作者、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共同作者阿瑪托(Paula Amato)表示,這種基因編輯技術若再進步一些,「有潛力用於預防基因疾病傳給未來世代」。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這種基因改變本身也是可遺傳的,意味人若攜帶編輯過的DNA,其兒孫輩也不會有同樣的基因疾病。

為判定是否安全無虞,這種技術仍須經進一步研究,準確率也須盡可能提高到近100%,才能用於製造應該會發育為健康寶寶的胚胎。10608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