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通報忽略性傾向 同志受親密暴力成死角

2017/10/21 18:21(10/21 21: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1日電)保護司長張秀鴛今天說,同志遭伴侶暴力常受限文化氛圍,求助困難度高,且現行通報未註明性傾向,同志受暴無從統計,未來會加強男性和多元族群保護工作。

國立台灣大學校園20日發生潑酸案件,台灣科技大學碩士班的張姓校友與就讀台大的謝姓男學生發生糾紛,造成1死3傷。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了解,謝姓受害者9月曾遭親密關係家暴被通報。

依家庭暴力防治法,配偶、前配偶、同居者及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的未同居伴侶等,都是保護範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同居、結婚、離婚的親密關係家暴通報案件數共2萬6853件;未同居親密關係暴力則有1303件。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親密關係暴力沒有限定性別,從通報案件發現,不少男性也是受害對象。

台大謝生曾被通報為親密關係暴力受害者,張秀鴛說,事件發生後有調資料,發現過去數據裡「幾乎很難統計同性親密關係案件」,因通報機制並沒有特別加註性傾向,同志的受暴狀況難以統計。

張秀鴛說,社會對親密關係暴力還有文化上的歧視,包含「誰叫你自己不長眼」、「你自己愛錯人」、「是我命不好」、「是不是哪些地方做不好才受暴?」社會文化有苛責被害人的氛圍,讓被害人不敢站出來求助。同志若受暴,要面對更大的社會壓力,求助更困難。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潘淑滿在民國101年提出的「親密關係暴力問題之研究」中提到,根據同志親密關係暴力網路自填式問卷調查結果,約有7.4%過去一年曾遭伴侶施暴,在過去曾遭伴侶施暴(終生發生率)的比率提升到16.6%。

這份研究顯示,高達4成左右同志受訪者(39.2%)曾因為自己的性傾向,遭受家人及家人以外他人施暴,可見恐同社會氛圍對同志伴侶帶來的壓迫仍十分嚴重。

研究也指出,無論是問卷調查或資料庫的資料都顯示,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主要以遭受精神暴力(包括口語和精神暴力)為主,其次才是肢體暴力。但無論是性暴力或經濟控制,都未曾出現在同志伴侶親密關係暴力問卷調查中,且同志伴侶親密關係暴力中精神暴力所占比例高達75%,其次才是肢體暴力。

張秀鴛表示,現行親密關係暴力研究統計只做女性,但男性也有受暴情況,未來會加強男性及多元性別的保護工作。10610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