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藥物誘發致命性皮膚過敏 長庚找到解方

2018/3/27 11:56(3/27 13:5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7日電)台灣每年有上百人因藥物引發嚴重皮膚過敏,導致全身潰爛、死亡率達40%,至今無有效療法。長庚團隊耗時5年找出可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有效降低死亡率,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根據台灣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台灣每年約有近百例因藥物引發嚴重皮膚過敏的病患,其中多達6成是「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和「毒性表皮溶解症」(TEN)。

鐘文宏說,當藥物引起皮膚過敏反應,體內的特定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皮膚和組織,進而引起皮膚大量破損、導致組織受傷,皮膚恐大面積起水泡、潰爛,死亡率高達30%至40%,另有20%會有嚴重的眼睛後遺症、甚至失明,至今並無有效治療方式。

過去對於這些疾病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最常以全身性類固醇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

鐘文宏說,全身性類固醇藥物是醫界普遍選擇的治療方案,類固醇雖然可以壓制症狀,但可能引發感染、消化性潰瘍、高血壓、高血糖等併發症;另有部分醫師會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但這種藥物價格昂貴,短短3、4天就要價新台幣3、40萬元,更重要的是,不論用哪種藥物治療,對於患者死亡率都沒有明顯改善。

長庚研究團隊耗時5年,發現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發作時,患者血中的「腫瘤壞死因子」(TNF-a)會顯著上升,因此嘗試利用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anti-TNF-α)治療。

鐘文宏表示,團隊在2009年至2016年期間收募96名SJS、TEN病患,比較傳統類固醇治療和生物製劑對於病人的皮膚癒合和降低死亡率的療效,發現生物製劑可降低約一半死亡率,並且可縮短患者皮膚癒合時間,還能大幅降低腸胃道出血的嚴重副作用,研究結果2018年3月刊登在國際知名的「臨床研究期刊」。

台灣一年會有近百例致命性的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病例,鐘文宏說,常見引起過敏的藥物包括神經及精神藥物、降尿酸藥物、抗生素及止痛藥等;幼童除了藥物可能引起過敏外,病毒及黴漿菌感染也是重要誘發因子。

鐘文宏提醒,藥物過敏早期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嘴唇及口腔黏膜潰爛、皮膚紅疹到水泡等,若患者用藥後出現這些症狀,應趕快停止使用的過敏藥物,立即就醫,提早治療。(編輯:管中維)10703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