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因接觸而了解 精障者可愛不可怕

2018/6/17 12:50(6/17 14: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7日電)「聽說有精神病人闖進別人家中」,一場里民大會裡的發言,讓桃療職能治療師康俊良捏冷汗,正想要解釋,一名社區媽媽搶著說「桃療病人都很可愛,不可能做這種事」化解危機。

社區常有精神疾病污名的言論,尤其重大社會案件發生時,更容易形成對精障者不友善的氛圍。桃園療養院附設的社區復健中心負責人、職能治療師康俊良就有深刻體會;但他也發現,讓社區民眾多接觸精障者,有助打破迷思。

康俊良說,復健中心旁有社區媽媽會回收利樂包做環保帽,他覺得有意思,就拜託社區媽媽到復健中心教學。結果社區媽媽們事後分享,原來精障者跟想像的不一樣,「他們不可怕,而且很可愛」。

另一個經驗也讓康俊良很感動,他固定參加桃療所在地的里民大會,有一次會中,有民眾說:「聽說復健中心的人跑出來到民眾家裡,意圖要性侵。」康俊良正想要回應,就聽到社區媽媽舉手發言:「桃療的學員都很可愛,不可能做這種事情。」及時化解誤會,更應證只要互動增加了解,有助破解污名。

康俊良觀察,精障者要重返社會常遇到很多挑戰,他們可能因年幼時發病,工作、生活能力都退化,當他們從醫院離開返家,很容易有適應不良狀況,且因為沒有工作能力、經濟負擔重,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跟一般人一樣生活,家人若不理解,覺得病人就是「懶惰」,更容易發生衝突。

復健中心的角色就像是膝關節的韌帶,在這裡,除了提供精障者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心理重建、社交技巧、日常生活處理能力等的復健治療,也會提醒他們規律服藥跟回診,穩定病情,幫助他們銜接社會。

根據桃療統計,精障者在復健中心平均待3個月至一年時間,有正向結案(媒合職訓或就業)的比例達75%。

要重返社區,關鍵仍是社區的友善程度。康俊良說,復健中心設有洗車坊,有附近居民開車過來洗,發現學員們都很認真、勤奮,又轉介更多工作機會,讓學員可以到附近的大樓協助拔草、打掃。

50多歲的李國龍是桃療復健中心的「活招牌」,他有重度憂鬱症,數年前發病時,一天講不到3句話,半小時就能抽掉一包菸,完全不敢出門,連要到復健中心都是75歲的媽媽陪著、拉著才勉強去。

李國龍說,很感謝媽媽當時沒有放棄他,拜託復健中心一定要救這個兒子。他自己也很上進,在復健中心努力學習工作技能,有了改變生活的機會,也很謝謝社會接納他。

康俊良表示,李國龍現在在醫院的洗衣廠工作,工作非常認真且盡責,老闆們看到他的表現,對學員們的工作品質很放心,陸續增聘一些復健中心的康復之友。復健中心就像是精障者的「休息站」,累了、迷惘了,可以休息一下,重整腳步再出發。(編輯:陳怡璇/陳清芳)10706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