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多模型神經功能監測 避免手術傷及重要神經

2018/9/26 12:2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6日電)60歲王姓婦女因持續頭暈急診,被檢出腦幹延髓有海綿狀血管瘤及出血現象,接受開顱時,合併使用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後,未留下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術後恢復良好。

成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醫師田智豪今天指出,王女腦幹延髓海綿狀血管瘤約有2公分,病灶周遭有許多重要神經,開顱時合併使用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及時偵測神經功能變化,且修正造成變化的原因,以免損及重要神經功能。

成大醫院2年前才引進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已完成40多例神經外科手術,迄今尚無因手術出現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

這項監測有健保給付的適用條件,包括腦幹、基底神經節、運動區、語言區或涵蓋顱神經等重要功能區的腦部手術;硬腦膜內病灶的脊髓手術;脊柱側彎手術。

田智豪表示,在開顱及脊髓手術中,病人因全身麻醉,無法進行即時神經學測試,若病灶位於運動區及語言區等掌管重要神經功能的位置,只能憑藉外科醫師的個人經驗,儘量減少病患產生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

但在發展出多模型術中神經功能監測後,不僅可及時發現因手術造成的神經功能損傷,還能迅速修正損傷的原因,減少術後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的機會,且能幫助醫師辨別不明確的組織,避免誤傷欲保留的神經組織,在保有越多神經功能下,切除病灶。(編輯:陳俊碩)10709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