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專家:馬尼拉海溝有潛在強震危險 台灣仍須防海嘯

2018/10/7 09:0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朱則瑋台北7日電)東南亞近年發生多起海嘯死傷慘重,台灣民眾對於海嘯不像是地震、颱風一樣警戒性高,專家分析,台灣西南方的馬尼拉海溝發生規模8的地震週期已到,台灣有可能出現5米高的海嘯,不能掉以輕心。

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的一場芮氏規模9.0的大地震,以及隨後引發的滔天海嘯,重創了日本,今年9月28日印尼蘇拉威西島(Sulawesi)發生規模7.5強震並引發海嘯,當地受到重創,目前證實共1411人喪生,逾2500人受傷。

台灣和日本同樣位於地震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台灣不能免於海嘯的威脅,根據不少史料書籍內容紀載,1781年高雄曾發生海嘯造成災情,1867年在基隆也曾發生海嘯,導致金山等地區人員傷亡。

不過,對比南亞海嘯等鄰近國家發生的重大災情,台灣雖然地震頻傳,近期並沒有大型海嘯出現,雖然中央氣象局未雨綢繆,已針對海嘯已經做好完善預報及告警系統,但不少民眾比起颱風、地震,對海嘯警戒性相對低很多。

中央大學水文及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吳祚任解釋,海嘯可分為近海海嘯及遠海海嘯,台灣遠海海嘯主要來自太平洋,由於距離較遠,相關單位有比較多時間因應準備,但近海海嘯可能10多分鐘就會抵達陸地且威力通常大於遠海海嘯,影響性不可小覷。

「位在台灣西南方的馬尼拉海溝地震能量都沒有完全釋放,具有潛在危險性」,就吳祚任研究觀察,馬尼拉海溝發生規模9的地震週期約700年、規模8.5約250年、規模8約100年,通常只要達規模8的淺層地震就有很高機率出現海嘯,馬尼拉海溝早就超過了這些週期時間,台灣有可能出現5米高的海嘯,必須小心。

他評估,馬尼拉海溝假使發生規模8以上地震,產生的海嘯約15分鐘就會抵達台灣陸地,因為陸地比較平坦,其他國家海嘯淹到陸地可深入到3到5公里,但台灣因為地形關係只會淹到500公尺到1公里,不過,台灣人口密度相對高很多,傷害一樣很大,高雄、屏東等縣市都是可能受害。

不只南部要小心,全台灣都可能發生海嘯,不少專家認為東部假使發生海嘯,會因為當地地形陡峭,加上數千公尺的海底深度,阻擋海嘯威力,降低對台灣的影響,不過,吳祚任直言「這只說對了9成」,東部陡峭地方幾乎都沒有住人,反而聚集在花蓮等這些較平坦區域,形成「破口」,讓海嘯容易侵害到民眾生命財產,「全台灣都有可能發生海嘯」,不能因為太久沒生發生而有所鬆懈。

國家防災科技中心也在網站整理出海嘯溢淹的地區潛勢圖,方便民眾可查詢不同縣市地區的海嘯溢淹水深狀況。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台大地質科學學系助理教授王昱表示,引起海嘯的原因不只是地震,海底山崩、海底火山爆發都有可能,通常地震引起的海嘯威力及影響範圍最大,造成的災情也最嚴重。

他說,台灣周邊海域都有可能因海底山崩、海底火山爆發與地震引發海嘯,到底海嘯多久會產生,他目前正跟新加坡團隊合作,透過不同斷層模型計算,初步算出在中國沿海地區50年的週期內有10%機率可能出現1至2米高的海嘯;高雄地區在50年時間則有10%機率出現3米以上海嘯,不過,這些都只是模擬成果,還需後續驗證。(編輯:林孟汝╲黃國倫)10710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