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國際環境夥伴計畫 台領航亞太地區汞監測技術

2018/10/11 21:52(10/11 22: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1日電)國際環境夥伴計畫邁入5週年,美國環保署首席副助理署長西田珍與台灣環保署長李應元今天表示,計畫中不論是汞監測還是電子廢棄物回收技術等,台灣在亞太地區扮演領導角色。

西田珍(Jane Nishida)今明兩天訪台,除了在玉山論壇發表專題演說、分享台美「國際環境夥伴計畫」(IEP)合作成果,下午也與李應元會面,談論IEP過去5年來的合作成果。

台灣與美國從1993年簽署雙邊環保合作協定至今已邁向25週年,雙方也在2014年共同推動國際環境夥伴計畫,重點關注在世界經濟活動成長幅度最大的亞太地區,致力於優先解決的共同環境議題,包含環境教育、電子廢棄物管理、空氣品質、汞監測以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整治復育等。

IEP啟動邁入5週年,至今已舉辦80多場活動、超過40國參與,談及過去5年來印象最深刻的專案計畫,西田珍告訴中央社記者,是最早合作的「汞監測」。她說,汞對於人體危害大又直接,尤其是對兒童、孕婦等,但過去亞太地區並沒有相關汞監測的數據,透過汞監測計畫能建立區域性的亞洲汞監測網路。

西田珍強調,「台灣在亞太地區領導著汞監測」,不論是越南、泰國、菲律賓及蒙古的汞監測技術或設備,最近都透過台灣的協助獲得很大幫助,包含台灣的中央大學也有做相關的分析、台灣環保署也提供了12個捐贈給南向國家。

李應元則認為,現代社會人手一支手機,每年都有幾百萬、幾千萬台的電子廢棄物需要回收,「是一種顯著的浪費」。台灣透過會議、計畫分享電子廢棄物環保回收技術,讓馬來西亞、菲律賓邀請台灣到他們國家辦理,也吸引當地中央、地方官員參與。台灣廠商亦受這些國家邀請去展示、說明回收技術,並有後續的合作。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IEP啟動邁入5週年、達到一重要里程碑,西田珍表示,希望未來能繼續著重空氣品質及循環經濟2項環境議題上。她認為,空氣污染不只是環境議題,還應跟公共衛生及健康有所連結。此外,地球資源有限,未來也必須尋求更永續的方式去利用這些資源。

李應元則希望,未來能繼續透過美國環保署的協助合作,加強台灣跟周邊國家包含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分享交流。(編輯:吳佳穎)10710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