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反制共軍文攻武嚇 國軍108年起擬恢復戰備月

2018/7/29 18:12(7/29 19:5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9日電)國軍「戰備月」已暫停實施多年,但為了反制共軍文攻武嚇,知情人士今天表示,明年起擬恢復實施每季一次的戰備月,並取代現行戰備週,目的在深化各部隊技能,並加強聯戰能力。

知情人士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考量國軍各軍種、各單位都有不同演訓任務,「戰備月」約在民國80年左右停止實施,但近年台海局勢變遷,為了加強戰備訓練,明年起擬恢復每季一次的「戰備月」,並取代現行「戰備週」。

知情人士表示,實施戰備月的目的,在於補足各項演訓的不足,也能依照部隊屬性實施訓練,並能加強聯合戰鬥的思維;他也理解,國軍每年已有多項演訓,戰備月的實施會讓官兵「更辛苦」,甚至得離開自己的營區到外地駐防,但唯有此舉,才能更深化部隊專業技能。

他指出,過往的部隊從基地訓練回來後,只針對戰備任務進行訓練,但戰備月的目的是希望多個單位,甚至整個作戰區聯合三軍執行訓練,擺脫過往「各做各的」訓練方式;甚至聯戰訓練關鍵,會更注重通信指管階層。

但他也認為,礙於各個軍種有很多繁複的任務、不同作業模式,執行上確實有難度,目前高層仍在討論當中,但戰備月已在7月至9月間進行驗證,預計12月重新檢討後,會有更明確的方向。

一名裝甲單位的中階幹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戰備週過往都是在每個月的第3週實施,未來若恢復戰備月,將從以週為單位升級至月單位,加上既有漢光、聯勇、下基地等多項操演,官兵在戰備訓練上勢必會更加辛苦。

此外,聯合報報導,國軍已在北部湖口、關西與南部屏東等三地,結合既有軍事營區,共闢建3處「特種飛彈營區」,並興建抗炸防爆結構的車庫,藉此容納飛彈發射車隊,並以機密預算支應;國防部並未證實這項訊息。

軍事專家、新江艦前艦長呂禮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認為,國軍過去思維是在營區內接戰,但隨著共軍彈道、巡弋飛彈數量、精準度提高,加上國防部近年建軍方向注重「機動」,對於將飛彈發射車移動至郊區待命,都是很正常的舉動。

但也因為必須隨時離開營區待命,國軍勢必得新建飛彈營區,讓相關裝備得以進洞躲藏、維修。

國防部高層日前表示,因應日趨複雜共軍威脅型態,台灣不對稱作戰思維必須注重「機動」,也就是「不機動的我都不要」,因此除了可能籌建微型飛彈突擊艇外,陸軍建軍方向除了維持原本的裝甲設備外,必須配置在最少人力狀況下仍可使用的武器。(編輯:蘇志宗)10707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