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大型動物和排泄物驟減 衝擊地球生態

2015/10/27 19:48(10/30 12: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邁阿密26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今天表示,過度獵捕和人類造成的汙染導致大型動物死亡,意味動物糞便數量驟減;動物排泄物對滋養地球至關重要。

發表於美國同儕評論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指出,透過保育恢復大型哺乳動物和海洋生物的數量,藉由海洋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和重建地球景觀,可能有助對抗全球暖化造成的損害。

研究共同執筆人、美國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生物學家羅曼(Joe Roman)說:「這個世界過去擁有10倍的鯨魚數量,20倍的鮭魚等溯河魚類,2倍的海鳥,10倍的大型草食動物,例如大型樹懶、乳齒象和長毛象。」

這些動物數量下滑,已對地球的營養循環構成傷害。營養循環是遷徙的海鳥和魚類將動物排泄物從深海帶到內陸深處的過程。

羅曼說:「受到破壞的全球性循環可能削弱生態系統健全、漁業和農業。」

研究人員發現,動物讓養分循環的能力,已降至古老時代的8%,古老時代是指150種「大型動物」於大約1萬2000年前的上個冰河時期結束時滅絕以前。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人類狩獵也是嚴重削弱這種能力的推力。

這是根據最近一系列針對大型動物的研究,加上數學模型來推測養分是如何在陸地及海洋間移動,以及動物數量下滑如何改變營養循環。(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4102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