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北廚房 圓環這些小吃讓人懷念

2016/11/24 12:26(11/24 15: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劉茜汶、羅廣仁台北24日電)老台北人共同記憶「圓環」,被譽為「台北廚房」、「台北人的胃」。「龍鳳號」五香肉捲、「三元號」魯肉飯、「順發號」蚵仔煎、「吉星號」花枝羹,「吉祥號」魚翅肉羹,還有「萬福號」潤餅,都讓人懷念回味。

台北人的共同記憶建成圓環歷經2次火災、3次拆除改建,幾經興衰,今天開始拆除建物,將再化身圓環綠地廣場。建成圓環最早始於日據時期,在當時被規劃為「圓公園」,因民眾長期聚集,甚至圈地佔位,而逐漸有攤販。圓環老店「萬福號」第四代老闆高海峰,回憶當年圓環的知名店家,見證圓環繁華落盡。

圓環有許多著名小吃,而廣受歡迎的莫過於「龍鳳號」五香肉捲、「三元號」魯肉飯、「順發號」蚵仔煎、「吉星號」花枝羹,「吉祥號」魚翅肉羹,還有「萬福號」的潤餅。

高海峰拿出民國50年核發萬福號的「攤棚所有權登記證」說,「號」一字是因為當時課稅需要商號,而「號」為商家的最小單位,所以許多攤販以「號」為名,才有了圓環攤販多有「號」字店名的景象。

高海峰從小在圓環長大,他回憶起老圓環景象,「以前我們下課,都會到圓環去玩」,圓環中央空地,還有許多賣藥、說書的。高海峰說,在他小時候,圓環周邊的車比現在還多,「路邊還有許多小攤販,一路延伸到歸綏街」,在當時不僅販賣小吃,連日常必需品都是隨手可買到,可說是台北人口密度最高、最熱鬧的地區。

「老圓環時期的大家彼此認識,就像一個大家庭」,高海峰還說攤販間有「互補」功能,「進到圓環後,可以點不同攤位的小吃送到同一桌吃」,這是現在四散的店家所沒有的。萬福號的潤餅,不像一般店家會放紅燒肉,就是因為老圓環時期,許多攤多以肉入菜,所以萬福號就不在潤餅裡放肉,區隔市場,還有「互補」。

「以前最有人氣的店,應該就是龍鳳號了」高海峰說,直到民國70年代,由於附近開設許多電動遊戲場,「三元號」成了晚間遊客們的新寵。同樣以滷肉飯聞名,「龍鳳號」的滷肉飯用料偏肥、「三元號」用料偏瘦,兩家各有不同滋味。「龍鳳號」現已分為「龍凰號」、「龍緣號」兩間店。

60年代「萬福號」崛起,由於當時盛行棒球,許多人都半夜一、兩點看直播,讓好拿又不會漏湯汁的潤餅捲熱賣。但這些老味道,都因圓環幾經拆建影響,搬離圓環,在附近重慶北路和寧夏路或到吳興街和新北市三重另闢新點。

除了這幾家老圓環名店,還有一些台北人口耳相傳的圓環老味道。在萬福號吃著潤餅的老先生受訪說「我一直都在找以前圓環的店家,就是找不到招涼亭」。

「招涼亭」也是來到老圓環必吃的攤位,專賣剉冰與木瓜牛奶,可以說是夏天生意最好的一攤。「許多人吃飽後,都會去招涼亭吃碗冰,吃完就回家了」,高海峰說,本來圓環內還有兩到三間冰店,但因為後代不經營,最後只剩下「招涼亭」,圓環改建後,招涼亭也跟著歇業了,雖店舖已不再,但那口冰至今仍是許多老台北人忘不了的滋味。

還有一家「再成號」也是圓環人氣攤位,專賣肉圓與麵線,高海峰說,「再成號」的肉圓不同一般放竹筍,而放的是酸菜,麵線也很特別,不勾芡而是以清湯味道,這些獨特風味小吃,隨著老圓環一同消失,只能回味。

圓環幾經拆建、火災,後期又因動線規劃不良,許多老攤販不是出走另闢新點,就是歇業。「日月號」早在幾年前收攤,「順發號」則改名「圓環頂」,由後代在信義區繼續經營。現在還留在圓環周邊的店家,都是跟著「三元號」、「龍鳳號」的名聲聚集,高海峰說「因為老顧客都會回來找」。

建成圓環今天開始拆除建物,將再化身圓環綠地廣場。在「萬福號」吃著潤餅捲的老先生說「那早就不是台北人心目中的那個圓環了」。高海峰也感嘆說「不在乎圓環變成什麼樣子,因為往日已回不去,老圓環的美食與人情味早就隨著時代變遷,成了在地人永遠的回憶」。10511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