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3多4少友善農法 水稻可省一半水

2017/11/30 18:22(11/30 20:0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30日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和台東農民合作試驗,以「3多4少」友善農法,種出高度節水還可受風災考驗的優良稻米。

今天中午由屏科大土木工程系主任王裕民教授率領的團隊到台東縣關山鎮收成種植的水稻,水稻不僅長的「壯壯」,還多了2成。

王裕民說,研究團隊在農委會、屏東農田水利會及「SRI保育型農業環境學會 」(簡稱CA-SRI)協助下,花費近10年時間,研究出以多曬田、多中耕、多有機質、少苗、少藥、少水、少化肥等「3多4少」的友善農法,種出高度節水、強壯可受風災考驗及粒粒飽滿米質優良的稻米。

王裕民說,研究團隊先在屏東試驗,以益生菌等技術進行多曬田、多中耕、多有機質、少苗、少藥、少水、少化肥等「3多4少」的友善農法耕作,結果經歷數個颱風嚴峻考驗,仍然米質優良,成果豐碩。

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和台東關山鎮農民合作,選擇一塊貧瘠的農地進行SRI(水稻強化栽培體系)和益生菌栽培體系試驗,亦成功種植出優良稻米,且節省高達55%用水量。

王裕民表示,台灣近年來面臨氣候變遷及水資源短缺問題嚴重,加上農用水占整體水資源年用水量70%,灌溉用水量又占農用水量90%,其中水稻灌溉水占最大比例使用量。

創新的友善農法,和一般水稻插秧8至10株不同,改3至5株的插秧方式,將灌溉水加入益生菌,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化,並利用每次曬田2至3天後給水3公分的間歇性灌溉,使水稻日益適應乾硬田地,迫使根系長度增加,並深掘抓地至土壤底部,使得水稻根系強壯,可受風災考驗。

土壤中因發酵作用而活躍的微生物擴充了土質的孔隙,促使土壤呼吸,與強壯的根系產生互補作用,這種多曬田、多中耕、多有機質、少苗、少藥、少水、少化肥等「3多4少」的友善農法,能達到天然且高度節水、米質優良的成效。10611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