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藍眼淚發光生物海大找到 未來全年看得見

2017/2/23 14:24(2/23 15: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王朝鈺基隆市23日電)海洋大學透過單離培養技術,證實馬祖「藍眼淚」的發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蟲」,經過1年研究,已能大量人工繁殖,未來將設置教育展示館,讓民眾全年都能欣賞到「藍眼淚」。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蔣國平表示,海大研究團隊去年4月14日起,在馬祖介壽澳口採樣,發現「藍眼淚」的出現可能與環境因子有關,未來將持續研究,找出影響「藍眼淚」出現的關鍵因素,並預測適合觀賞的時節。

他說,通常「淚況」最佳的時期,大概都發生在植物性浮游生物快速成長藻華期間,特別在藻華結束時,夜光蟲數量達到最高值,濃度每升海水超過300隻。

經研究後海大初步證實,受到植物性浮游生物誘發,夜光蟲因而大量出現,這種現象是自然界微生物食物網循環造成的物種交替,並非海域汙染生物,也不是有害赤潮生物。

蔣國平表示,馬祖「藍眼淚」雖是自然現象,但「淚況」難以掌握,影響馬祖觀光發展,海大設法大量培養,現已突破技術瓶頸,成功在20公升的水體長期養殖,未來可望達到噸級展覽的標準。10602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