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漫畫家進故宮 林正儀讚賞鄭問藝術表現

2018/6/15 17:33(6/15 17:3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江佩凌台北15日電)鄭問故宮展今天舉行開幕式,正式有漫畫家進故宮。故宮院長林正儀受訪表示,漫畫曾被視為不良刊物,他小時候也只能「偷偷看」。對於鄭問藝術貢獻及成就,他表示肯定與佩服。

文化部主辦、中華文化總會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協辦的「千年一問 鄭問紀念展」,16日起在台北故宮展出3個月,超過250件真跡還原台灣漫畫大師鄭問一生的創作。日前林正儀在故宮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分享對於鄭問的藝術影響看法以及和漫畫的情感。

「漫畫是不是藝術?」對林正儀而言,這個問題需要整體性的思考,包含博物館定位的問題、年輕人對藝術的認識等面向,「就我來講,漫畫本來就是可以到故宮展出」。

故宮近來致力推動博物館公共化,試圖擴大民眾與故宮的鏈結,提供民眾可親性的生活美學及多元文化體驗。面對外界會質疑故宮對於漫畫的引進,林正儀說,故宮公共化和社會連結很廣,包括產業、文化工作者等,在原有文化藝術方面仍會兼顧到。

「對年輕人而言,整體上認識文化、體驗藝術的學習場域已經開始改變。」林正儀提到,鄭問展不純然是為了想吸引年輕人,一方面肯定鄭問在漫畫圖像藝術領域的貢獻、長期耕耘與創作成就,另一方面希望透過此個展,讓年輕人走入傳統的學習領域,也是一個「嫁接」的方式。

林正儀談到,鄭問的作品在許多人的生活中是有連結性的,而鄭問也畫出許多特色盔甲、銅器紋飾和造型,運用漫畫的獨特藝術語言,詮釋華夏歷史風物的故事文本,這也是讓年輕世代可以認識傳統文化的方式。

訪問這天,林正儀才剛參觀完正在布置的展場,對於鄭問原稿,他十分驚訝鄭問生產量龐大,「畫漫畫都必須要趕稿,有時間性,鄭問繪畫很細膩、很細緻,包括整體構圖、素材豐富性與造型,都非常費工費力」,讓林正儀打趣說,看他畫漫畫30年,「應該沒有休假日吧」。

在林正儀眼中,鄭問的作品在不同時期的造型技術上不斷求新求變,愈加成熟,後期到了「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始皇」「萬歲」等作品,整體張力、流動性都有很大的改變,運用水墨和西方寫實技法的結合也越來越純熟,是多產且創造力很強的漫畫家。

林正儀最喜歡鄭問的作品是「深邃美麗的亞細亞」,他認為,「深邃」一方面凸顯東方文化特色,一方面架構出氣勢磅礡且多元的人性和社會現象,十分切合當代人的生活狀態,作品甚至更走向文學性和藝術性。

問及林正儀是否喜歡看漫畫,他笑說,小時候住鄉下很少有機會接觸,但還是會「偷偷看」。他憶及,那時諸葛四郎系列的「大戰魔鬼黨」「大鬥雙假面」,以及漫畫家敖幼祥的「烏龍院」、劉興欽的「大嬸婆」等很紅,但他往往只能從同學帶去的漫畫拿來翻一翻、瞄一眼,都沒辦法看完完整一集。

林正儀坦言,他看漫畫節奏很慢,因為他往往會被書中人物造型、動作吸引,還有透過角色眼神、動作、空間呈現等意象充滿想像和對話,因此他在理解過程中會選擇讀慢一點。

過去漫畫常被講成「尪仔冊」或指為「不良刊物」,如今閱讀漫畫的風氣轉變,林正儀說,他現在也會陪家裡小孩看漫畫,更透露去年在談鄭問展籌備時,他的小孩就不斷跟他提朋友想要來故宮看。

林正儀指出,國際上不少重要博物館已將過去幾世紀來的漫畫作品納入典藏,也舉辦多場漫畫與動畫展,如法國羅浮宮規劃「漫畫」成為羅浮宮展覽計畫之一,並且開始與漫畫跨界合作與對話;大英博物館也收藏許多漫畫作品,並曾舉辦日本漫畫家星野之宣(Hoshino Yukinobu)的漫畫系列作手稿特展。

「我們不能故步自封,也要迎頭趕上。」對林正儀而言,每一種不同的藝術,有不同表現形式及內涵。他表示,以故宮而言,在藝術的推廣上也希望和社會有更多連結,創造出更新的價值,漫畫也可以是整體合作推動知識、文化的方向。

面對大數據、AI人工智慧的當今社會,林正儀提到,這些科技不僅改變社會結構,也改變人的生活樣態和學習場域,他不斷思考人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包含怎麼跟年輕世代有更多共鳴,「不可能停留在以前,不然就很難跟社會互動」。(編輯:管中維)1070615


延伸閱讀》五月天阿信曾有漫畫夢 譜曲致敬漫畫大師鄭問
延伸閱讀》太少人談論的鄭問 太少人認識的台灣驕傲
延伸閱讀》千年一問 父子一路:鄭植羽與他的鄭老師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