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青少年沉迷網路 家長力有未逮壓力大

2018/7/7 08:39(7/7 10: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青少年沉迷網路 大人怎麼辦專題(1)(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7日電)世界衛生組織6月把遊戲障礙列入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使網路沉迷問題再度引起關注。國中輔導教師指出,面對青少年沉迷網路,家長其實會感受到壓力,處理上也覺得力有未逮。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遊戲障礙也叫遊戲成癮。特徵包括:無法控制想玩遊戲的衝動、與日常生活相比更重視遊戲。如果對家庭、社會、學業及工作造成嚴重障礙,且症狀持續12個月以上,就可以診斷為患有遊戲障礙。

WHO宣布把遊戲障礙認定為疾病之前,台灣大學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正好在6月初舉行論壇,邀集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柯慧貞、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教授王智弘、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心智科」醫師臧汝芬等學者專家,探討網路成癮問題。

王智弘指出,他的研究團隊進行全國抽樣調查發現,網路沉迷比例在國小一年級僅3%,但小二就增長到16.2%;之後一路成長,3到6年級的沉迷比例為18.8%,國高中生則有20.2%沉迷網路,與沉迷網路的大專生比例(20.3%)相差無幾。

臧汝芬說,從臨床角度看,網路成癮問題真的很嚴重;她兩週前門診時遇到一個案例,一名13歲青少年因為父母不讓他玩手機,竟然揚言要殺害父親。

她表示,「網路保母」現象造成兒少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情緒煩躁、喜歡吃垃圾食物;只要父母親說:「我不准你玩了。」許多孩子就出現暴力行為,或威脅要跳樓或自殺,那種可怕的情緒浮躁與瞬間變臉,「在我的門診,大有人在」,讓人非常痛心。

柯慧貞指出,東北亞地區的文化是「他人取向」,因為青少年幾乎人人都玩線上遊戲,為爭取同儕認同,必須跟大家一起玩;加上升學主義至上,孩子成天在學校、補習班、家裡3點之間活動,較缺乏從事戶外休閒活動的機會和資源。

她表示,東亞地區家長除了不鼓勵孩子從事戶外休閒活動,也較不懂得以同理心與孩子交流互動,了解孩子面臨的困難、遇到的誘惑,還有他們在逃避什麼,從中找到讓孩子不必上網逃避的替代方案。

不過,台北市立明德國中輔導教師黃之盈指出,7年級學生身形可能跟小學生差不多,但到了9年級,不少青少年已經比師長還高大,「其實家長是會有壓力的」,不知道孩子會不會因為被禁止使用網路,而出現過度激烈的行為。

黃之盈說,青春期是繼嬰幼兒時期後,人生第2個叛逆期;青少年常常表現得很煩躁,不好好講話,有時只回答:「好啦,知道啦,煩。」這也會對家長造成壓力。

她表示,家長會覺得「你年紀這麼大了,應該講一次、兩次就要改過來」,加上部分家長年紀漸長,會產生「我受不了這種折騰」的感覺,就對孩子的網路使用行為撒手不管。

黃之盈指出,其實青少年是「大小孩的身體,小小孩的心理」。家長需要講出道理來,說服青少年為什麼要求他們停止使用網路,才能克服孩子的反彈,不會覺得家長「不講道理」。(編輯:李亨山/吳佳穎)1070707


延伸閱讀》每天玩線上遊戲7小時 他畢業拿校長獎
延伸閱讀》網癮防治有法令沒配套 學者籲加把勁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