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限縮移民 英國自己也會有麻煩

2012/9/17 11:3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羅馬尼亞籍的麗娜在特教機構擔任照顧者的工作,她的白人經理徵求照顧者,但一整個夏天沒有本地工作者應徵。「問題在沒有太多本地人願意幹低薪且辛苦的工作啊!」

文/呂嘉鴻 (英國倫敦大學社會系博士研究生)

去年冬天,倫敦南部的電車上,一位30多歲白人女性威斯特(Emma West)對同車乘客發表「反移民」及「種族歧視」宣言,意外成了假期前的大新聞。雖然旁邊坐著自己的年幼小孩,該女子毫不掩飾她對同車乘客充斥非英國白人的厭惡。她大聲質問:「你看,這個電車上沒有一個真的英國人,都是令人作嘔的波蘭人或印度人」,然後以穢語痛罵車上的東歐民眾以及英國黑人母親和小孩該滾回非洲去。

這位白人女士的唐突舉止被乘客用手機錄下並上傳到youtube及社交網站,引起軒然大波。百萬人次的點閱、上千則留言以及社會壓力,讓警方在兩周內迅速逮捕她(雖然有人認為從影片中看來,她實為酒醉失控),以擾亂公眾秩序為由關了她兩個星期,在拘留所度過聖誕節及新年。

種族問題總和移民問題相關

事實上,種族問題在英國總是與移民問題休戚相關。作為老牌的前殖民國,英國百年來的政治經濟總是與「移民」或「難民」議題相關。如同美國,殖民經濟從非洲引進的許多黑人移民,在掙脫了奴隸制度後在英國落地生根。

同期間與印度及孟加拉等南亞國家間的商業往來,也開啟了南亞人移民英國的移民史。二次大戰期間,由於對大量軍力的需要,英國從殖民地招募了許多軍伕到歐陸參與戰爭,軍伕最終也在英國落地生根,成為英國近半世紀以來的主要移民人口。

然而,近15年來洗刷英國人口地景的最大因素莫過於歐盟的成立以及中國、印度政經力量的崛起造成的移民潮。在歐盟的公約下,歐洲人到英國工作、旅遊或定居不再需要特別簽證。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90年代,歐盟成立前,遷居英國的移民來源國前五名為澳洲、美國、德國、法國以及紐西蘭。到了2000年隨即以印度、波蘭、澳洲、美國以及中國為最大宗。

歐盟成立後,帶給英國當地勞動市場極大的衝擊。許多來自東歐,年輕的新移民填補了英國水電、營造或居家清潔等勞動市場。在旅遊業興盛的大城市,異國風味的餐飲業也不再是專屬於英國人民的就業市場。

移民成高失業率替罪羊

2008年發生的金融海嘯重挫全球經濟,英國失業率暴升,移民卻開始成為政府挽救失業率的代罪羔羊。當年尚在執政的工黨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在競選連任時喊出「英國工作給英國人」的口號,暗示移民是高失業率的主因,卻無法挽救2010年敗選的命運。勝選的保守黨聯合政府,這些年來更大舉端出嚴格控管移民的策略,試圖將失業問題與移工捆綁,以緊縮移民簽證的作法讓「民眾安心」。

一連串被英國華人社區戲稱為「招招致命」的新移民政策帶給移民社群許多衝擊。其中較為重要的是,包含今年4月將學生畢業後給予兩年的簽證(Post-StudyVisa)取消。畢業的非歐盟學生或移民,就算找到工作,但年薪未達2萬英鎊(近台幣100萬),也不會被發予工作簽證。工作五年後,要申請永久居留的移民薪水也須上達3萬5,000英鎊(約台幣160萬),否則可能無法待在英國。

這一措施讓英國高等教育機構大為緊張,深怕以國際學生為金雞母(英國媒體用法叫做「金乳牛」cash cow)的大學將流失國際學生前來就讀。前車之鑑為澳大利亞,在多年的緊縮國際學生簽證後,許多大學遭遇財政危機,研究經費緊縮以及大學文化趨向貧乏保守,讓澳國政府自去年開始重新檢討其學生簽證制度,在英國步其後塵之際,開始爭取國際學生留澳。

限縮移民 引發諸多爭議

尤有甚者,英國內政部近日草擬一法案,試圖將舉家移民的門檻提高為年薪3萬5,000鎊以上。此草案立即引起社會騷動,目前被擱置。但大家心知肚明,此草案針對的是來自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大陸等亞洲移民國家。這些國家因為文化價值,家庭往往是移民的準單位,所以常常在英國的親屬一個拉一個的幫忙老鄉或家人移居英國,成為歐盟外英國移民的最大宗國家。

英國政府費盡心力的想要減少移民數,但用收入限制移民不免令人洞悉控管移民背後的階級歧視。移民大臣葛林(DamianGreen)便直白的宣稱,「移民者應該要貢獻於英國而非只從英國拿到好處」,暗指許多移民似乎對英國毫無貢獻。這個說法事實上也在分化具有移民背景的群眾。

其實,想把移民銳減到極端的政策,似乎也難以獲得主流民意的支持,主要是英國社會本身就已經是多元種族以及文化共同打造的。英格蘭中部重鎮萊斯特(Leicester)預計有機會成為該國史上非白人數過半的城市。在倫敦,以反對穆斯林及移民起家(並曾在黨綱禁止非白人入黨)的極右政黨英國國家黨(BNP),黨主席在東倫敦競選國會議員慘敗給工黨老將。據此不難看出,英國民眾對於移民問題比起狹隘的移民政策具有更多元、開放的立場。

移民其實解決勞力不足問題

在網路論壇上,一位在醫院工作的英國護理工作者便反對視移民為搶走本地人工作的主因。她認為與來自菲律賓等其他外國工作者分享的護理、照護經驗是她得來不易、寶貴的工作收穫,同時這些知識也回饋給本地病患,幫助他們提早康復。

另一位在跨國平價服飾店ZARA打工的羅馬尼亞朋友麗娜(Li na)告訴我,去年夏天他們門市經理徵求暑期兼職員工,卻沒料到吸引不了太多英國本地青年投遞履歷。另外,麗娜同時也在一個特教機構擔任照顧者的工作,她的白人經理徵求照顧者,但一整個夏天沒有任何一個本地工作者願意前往應徵這挑戰性的工作。「我覺得說我們東歐人搶走他們的工作很不公平,你看,問題在沒有太多本地人願意幹低薪且辛苦的工作啊!」麗娜回答我說。

英國作為掌管全球資本流動的經濟大國,在全球化的時代下,要嚴格的限制移民,或以移民過多作為社會不穩定或失業的主因委實牽強。事實上,許多公民團體正在將移民的權益問題帶進社區,試圖藉著市民參與並與新舊移民互動,將移民者以及英國公民的衝突降低。

眾多移民過得很辛苦

我與英國著名的公民團體英國公民(UK CITIZENS)的社區工作者訪談過程中,了解到移民問題在英國的複雜程度。若沒有公民團體的助益,許多以難民背景或透過非正式管道來到英國的移民者,其生活挑戰會十分辛苦。以華人聚集區東南倫敦玳佛(Deptford)為例,這裡的福建移民工以低階勞力為主,他們除了在建築業或餐飲業打工之外,面對語言的困難以及文化的適應,讓他們的生活比起其他中高階移民辛苦得多。

英國公民的社區組織者趙小姐告訴我說,這裡多半為福建移民,他們許多因為身分的爭議(有一些透過人蛇集團非法居留於英國),讓他們常常成為搶劫或扒手的下手目標,或惡劣雇主、客戶剝削的對象,因為非法居留的身分讓他們不敢報警或與公部門聯繫。在這情況下,公民組織便需要當兩邊的橋梁,溝通彼此的意見。同時也遊說政府對移民(特別是非法以及藍領移工)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許多藝廊、影展以及博物館也將移民帶來的文化、建築以及藝術的衝擊,視為帶動英國社會前進的動力。因此,今夏將舉行的倫敦市長大選,兩派的市長候選人都對移民議題十分謹慎,深怕流失龐大的移民選票。此次首都選舉也可說是一個觀察右派執政的保守卻動盪的氛圍中,人民對於移民議題表態的起點。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5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