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樺老師認為愛吃及愛美都是天性 藉食物可表現情感
(中央社財經訊息服務20250917 11:13:07)

得勝者文教國文科老師陳怡樺,成長過程中,父親用食物表達對家人的愛,這是她在吃方面的啟蒙,並成為「愛吃一族」,她現在也有好廚藝,所做的糖醋排骨,朋友吃了都說「好棒棒」。她說,高中國文作文時常出現食物方面的題目,學生比較會寫食物與人之間的連結,但好像沒辦法真正陳述出對食物的情感。
「愛吃跟愛美一樣都是天性」,陳怡樺在1歲多還沒有長幾顆牙的時候,就會抓起一隻雞腿狂啃,展現出對吃的高度興趣。而她的父親在民國38年時,從大陸到台灣來,他不擅言詞,食物是他用來表達愛的方式,這也成為她在吃方面的啟蒙。
陳怡樺說,成長過程中,她的家境小康,從小穿的和住的都很普通,可是父親願意在吃這件事情上一擲千金,買他認為好吃的東西給家人吃。所以,食物對她來說,除了辨別精粗、了解自己的好惡,更是情感的表現。
陳怡樺除了愛吃以外,也喜歡閱讀飲食文學,她最愛的飲食作家是唐魯孫及逯耀東。她表示,飲食文學提升了對於吃的想法和層面,它不是美食的地圖指南,而是藉由厲害的人物,從平常的吃中,展現出個人的品味及想法。
「愛吃的人一定會煮」,陳怡樺說,愛吃的人很在意食材要去哪裡買,也會關心家裡的鍋具是否符合需求,例如她家裡只有她和先生兩個人,但光鍋子就有4種,包括不沾鍋、不鏽鋼鍋、鑄鐵鍋及鑄鐵煎鍋等,因為不同鍋子煮出來的氣味就是不一樣。
陳怡樺除了愛吃,也有好廚藝,她最擅長的一道菜是糖醋排骨,不加蒜也不用番茄醬,真的是用糖和醋去調味,做出來後頗受好評,朋友吃了都說「好棒棒」。此外,她曾有一個學生去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一個國際生的新生聚會中,每人要提供一個家鄉菜,這位學生向她求救,她就將糖醋排骨食譜給他,學生照做以後,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如果很會點菜,交朋友超級加分。」陳怡樺說,當走進一家以前沒去過的餐廳,面對不斐的價格,加上菜單落落長,如果能兼顧菜色、分量及每個人的需求,點出恰如其分的菜,是很高難度的事,代表這個人見多識廣。
陳怡樺回憶,30多年前,1個男生追她的大學同學,請了包括她在內的3個女生共4人到台北市華西街很有名的高檔擔仔麵餐廳去吃飯,他不是為每人點套餐,而是單點,所點每一道菜都非常出色,分量也恰到好處,那男生因此追到她的同學,兩人交往了一段時間。
此外,在高中作文時常會出現食物有關的題目,有一年模擬考的作文題,從南到北不約而同都要學生寫食物,如題目是「一道最難忘的滋味」、「記憶中的滋味」、「一道最難忘的菜」等。
面對食物方面的作文題,陳怡樺說,學生最常寫的就是類似「過去常吃阿嬤做的滷肉飯,但阿嬤過世以後,再也吃不到那個味道」這樣的文章,好像沒辦法真正寫出對食物的情感。
學生寫得比較好的是食物與人之間的連結。陳怡樺舉例,有學生寫到失戀了,想起以前跟女朋友一起去吃麵,湯特別香、肉特別酥,但兩人分手以後再去吃,卻吃不出以前的那種味道。學生的結論是:飲食當下,除了吃食物之外,也是在咀嚼心情。

